黄鳝人工养殖规模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其病害防治已成为养殖成功的关键。现将黄鳝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疾病预防
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四消”(池塘消毒、鱼种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四定”(投饵时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定期用生石灰、百毒消、碘制剂等进行水体消毒,定期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周期性使用保肝、健胃药物以及多维等,提高黄鳝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二、常见疾病的防治
1. 吸吸衰竭症
症状:鳝苗在清水中漂养时,头吻端长时间伸出水面,下颌部始终处于吸气膨大状态,并且惊动不下沉或下沉后头部又立即伸出水面,俗称“打桩”。外观体表无机械损伤,无充血现象,黏液正常,解剖脏器无炎症,但血液暗红。
防治:①苗种收购时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并低密度带水草运输;②苗种下池(箱)前,用双黄连、电解多维、青霉素等消毒。③苗种下池(箱)时,尽可能剔除“打桩”的苗种。
2. 脱水症
症状:鳝苗在漂养时,开始表现为游动异常有力、快捷,轻握鳝体无柔软感,略僵硬,外观体表微微泛红。漂养10小时后,鳝苗呈吸吸衰竭症状。下池后,鳝苗拒食并附在水草之上,机体僵硬,黏液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皮肤坏死,48小时后开始死亡,5天后达死亡高峰期,死亡率达90%以上。在此可以参考一文。
防治:①低密度带水草运输鳝苗,容器要留有40%以上的空间;②开食后,投喂维生素C、维生素K、尼克酸或多维;③下池(箱)前,使用抗酸剂、电解多维等浸泡。
3. 赤皮病
症状:病鳝机体瘦弱,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是腹部两侧最为明显,呈块状病灶,严重时腐烂至骨。
防治:①用1毫克/升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②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第一天用量为10克/100千克黄鳝,第二至第六天用量减半;③用2.5%食盐溶液浸泡病鳝10~20分钟或用5%碘酒涂抹患处;④用0.05毫克/升明矾溶液全池泼洒,两天后再用生石灰液泼洒水面。
4. 肠炎病
症状:病鳝行动缓慢,食欲减退,头部颜色特别黑,腹部膨大,出现红斑,轻压腹部有血和黄色黏液流出,解剖可见肠道充血、发炎,肠内无食物。
防治:①每100千克黄鳝用磺胺胍10克或用1千克大蒜+0.5千克食盐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续6天;②在内服药物的同时,外用生石灰液或季胺盐络合碘制剂泼洒。
5. 腐皮病
症状: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腹部两侧最多。病情严重时,皮肤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
防治:①每100千克黄鳝用磺胺胍10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3~6天为1个疗程;②每100千克黄鳝用磺胺脒2克+水蚯蚓1千克,拌饵投喂,连用5天;③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续3天。
6. 烂尾病
症状:病鳝反应迟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溃烂,严重时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脊椎骨外露,头部伸出水面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防治:①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金毒素25万国际单位,全池泼洒;③用5%聚维酮碘涂抹患处。
7. 出血病
症状:体表布满大小不一的出血斑,从绿豆大小至蚕豆大小,有时呈弥漫性出血。以腹部尤为明显,逐步发展到两侧、背部。呼吸频率加快,不停地按顺时针方向绕圈翻动。肛门红肿,外翻出血,口腔内有血样黏液,倒置可自行流出。
防治: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②每100千克黄鳝用大黄1千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3~5天;③每立方米水体用25万国际单位金霉素,全池泼洒。
8. 毛细线虫病
症状:病鳝时常将头伸出水面,腹部向上,食欲减退或废绝,体色发黑,肛门红肿。解剖肉眼可见肠内有乳白色线虫,线虫头部钻入肠道黏膜层,破坏组织,导致其他病菌侵入肠壁,出现发炎溃烂。
防治:①生石灰清塘杀死虫卵;②每100千克黄鳝用90%的晶体敌百虫10克拌饵投喂,连用6天;③用贯众320克、荆芥100克、苏梗80克、苦楝树树皮100克(100千克黄鳝用量),混合水煎,取液拌饵投喂。
9. 锥体虫病
症状:黄鳝机体瘦弱,生长不良,大多呈贫血状。锥体虫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颤动很快,但迁移性不明显。大多数野生黄鳝的血液中均有锥体虫寄生,但较少引起死亡。
防治:①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杀灭中间寄主水蛭;②病鳝用2%食盐溶液浸洗10分钟;③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按0.7毫克/升的量泼洒。
三、注意事项
黄鳝属于无鳞鱼,对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强刺激性药物反应敏感,养殖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否则会导致黄鳝产生应激,从而影响其正常摄食和成活率,关于大家可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