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综合技术 » 正文

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20  浏览次数:83271
内容摘要:中华鳖作为淡水名贵水产品,其不仅肉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因此深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较好[1-2].目前,中华鳖天然资源数量锐减,使得其人工养殖技术迅速发展起

  中华鳖作为淡水名贵水产品,其不仅肉味鲜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因此深得消费者喜爱,市场前景较好[1-2].目前,中华鳖天然资源数量锐减,使得其人工养殖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但在生产实践中,中华鳖养殖技术上仍存在养殖密度过高、配合饵料投喂量过大、养殖病害发生频繁等问题,造成其产品品质下降、口感变差,从而导致市场价格大幅降低,养殖效益下降,现将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养殖设施建设

  生态养殖以土池为主,最好进行分类建池,一般按照投资规模和面积,建成亲鳖池、成鳖池、幼鳖池和稚鳖池4类养殖池。鳖具有喜阳、喜静、喜洁和怕风、怕惊、怕脏的特点,而且其相互间好斗性强,又胆小贪食,攀爬本领比较强。因此,在鳖池选择上,要求将其建在环境安静、避风向阳、土质较佳、池底平坦、水源充裕且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同时还要求该地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面积为5 000~5 500 m2,平均水深达到1.5 m,池底淤泥厚度小于25 cm.为防逃防偷,要求鳖池处于封闭状态,池与池之间不串水,进出水严格分开,特别是在进出水口要做好防逃工作,以50 cm高的水泥板作为防逃墙,将其设置在池塘四周离岸1.5 m处。无论是哪一种鳖池,都要求为鳖提供足够的晒背场和投饵场。合理设置投料台,一般参照池塘面积和鳖数量进行设置,1 hm2水面至少设置45个,材料以规格为50 cm×150 cm的石棉瓦为主,使其1/2在水面上,1/2在水面下,可以参照养殖期间水位的高低进行适当地调整。合理设置晒背栖息台,面积以5 m2左右为宜,数量控制在每个池塘4个,一般为圆弧形的浮式晒背栖息台,材料为竹帘,使其2/3在水面上,1/3在水面下。同时配备增氧机1台,规格为3 kW叶轮式。

  2放养前准备

  1月中旬晒塘,以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将池塘中过量的淤泥清除,控制池底淤泥厚度在50 cm左右即可。为彻底改善池塘的底质,应配合多次进排水法进行晒池消毒,即充分曝晒养殖池塘15 d左右,进水50 cm深,于3 d后排出,经曝晒后再次进水,如此连续重复进行3次。3月中旬对池塘中各类病原体和有害生物进行消毒处理,可选用生石灰1 500 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为满足套养品种如青虾等对浮游生物饵料的需求,在消毒7 d后,进水至50 cm深,可以施用腐熟发酵有机肥2 250 kg/hm2,以利于培养水质。合理种植水草,一般总面积不超过池塘养殖水面积的1/3.可在施肥3 d后,将水葫芦等水生植物移植在池塘沿岸的四周,并用草绳或网绳在水体中央圈1个水花生生长带。4月10日前投放活螺狮等贝类2 250 kg/hm2,为鳖提供饵料来源。但水草和螺蛳投放前需经5~10 mg/L漂白粉或100 mg/L高锰酸钾消毒后再入池[3-4].

  3苗种放养

  苗种一般有2个来源:一是自繁自育的苗种。中华鳖生态养殖一般是以自繁自育的种苗为主,要求苗种规格一致、活力强、个体健康、没有损伤、没有寄生虫附着。在苗种放养前要进行消毒,可使用3%食盐水浸泡5 min,然后再下池。二是外购种苗,要求选择近期培育的体质健壮、外表没有伤口、规格一致而且没有病史的种苗,这样有利于降低运输途中机械损伤和病源传播扩散的风险;同时,如果是越冬前购进的稚鳖,要求其规格超过5 g/只,尤其是从外引进的稚鳖最好选择当年的头批苗或第2批苗,因为在越冬前其仍有一段时间可以摄食生长,一般规格超过10 g/只,越冬成活率超过95%;如果引进的稚鳖规格小于5 g/只,其进入越冬期的时间比较短,导致其越冬成活率低。另外,外购幼鳖养成商品鳖最好引进池塘自然养殖的无病无伤的幼鳖,避免引进温室养成的幼鳖。如果引进的是温室养成的幼鳖,则必须注意购进时间,一般要求池塘水温稳定,且不低于25 ℃,生产上引进时间为6月中旬以后;否则若转入池塘时间过早,易因环境差异大,诱发各种鳖病。放养鳖种时,将其直接放在池塘的岸边,待其自行爬入水中。放养其他套养的苗种时,将其在池塘的上风位置缓缓倒入水中。

  4日常管理

  苗种放养后,前7 d保持池塘水位不变,7 d后加水,且以后每隔7 d加1次水,每次加20 cm,直至水深为1.5 m.换水采取先排后灌的方式,前期(6月前)、中期(6-9月)、后期(9月后)换水间隔期分别为15、7、15 d,每次换水量分别为20、30、20 cm.养殖期间,每天开启增氧机2次,分别在14:00、21:00开启1 h;每隔10 d用生石灰150 kg/hm2化浆后全池泼洒1次;每隔15 d交替泼洒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1次。投喂以“二看、四定”为原则,即看天气、看水温、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每天的早、晚各投喂1次,其比例为3∶7,每次控制在1.5 h内吃完为准。饵料种类主要有鲜活螺狮、花白鲍、玉米,其中套养的花白鲍用拉网捕捞后剁成小块,与饵料一起捏成长团状,投放在食台没入水面处。前期(4-5月)主要投喂鲜活螺狮等贝类,配合投喂一些套养的花白鲍;中期(6-8月)主要投喂玉米、小麦等植物饵料,经煮熟后与鲜活花白鲍打成的鱼浆混合制成配合饵料,植物性饵料与花白鲍的配比为1∶2;后期(9月以后)主要投喂花白鲍,前、中、后期日投喂量分别约为在塘中华鳖体重的5%、15%~20%、10%~15%.饵料投喂2 h后及时检查食台,以便于调整投喂量。投饵3 h后,将食台上的残饵清除掉,每隔3 d将食台拉出水面,对其进行清洗消毒1次,可用100 mg/L高锰酸钾溶液。水温低于15 ℃时不再投喂饵料。

  5病害防治

  中华鳖在自然养殖条件下细菌性疾病多发生在6-9月,防治上应坚持“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原则,于3-4月鳖冬眠复苏前即开始进行水体消毒,尽量降低池水中细菌的数量;从6月起,使用1.5 mg/L漂白粉或20 mg/L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每隔15~20 d泼洒1次,以达到消毒灭菌和调节水质的作用。同时,可以选择1‰~20‰的维生素C、免疫多糖及超碘季铵盐等添加在饲料中,要轮换使用,以提高中华鳖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加强管理,坚持投喂药饵,如大黄和板蓝根按1∶1比例,以饵料量的2%掺入饵料中进行投喂,每隔30 d投喂1次,连续投喂3次。晒背也是预防鳖病的有效方法,可以杀灭皮肤的病菌和寄生虫,增加皮肤的厚度,提高皮肤的抗病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中华鳖的生态养殖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20/2250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中华鳖 养殖技术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