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融资在中国,是一个发展不久的新鲜事物,这也难怪大家总是怀着好奇又警惕的目光来看待它。而在欧美——信托模式的发源地,信托融资已经有着漫长的历史,从信托融资的英文单词Trust里我们就能够追溯到信托融资的本质含义。
Trust即是信任,西方人信奉财富并不归属个人,而是上帝交给我来支配。因此,即使在取得了丰富的个人财富之后,他们也不会忘记对于社会的回馈和奉献,这一点在乍富之后的中国是很少看到的。当一个基督徒选择将财富捐赠给教会,就会由牧师和相关人员进行管理,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就是Trust——信托责任。久而久之,信托责任已经成为现代经济里非常重要的理念,股份有限公司的管理者,对于股东拥有信托责任;上市公司对于普通股持有者,也拥有信托责任。
信托融资,就是基于信托责任的理念而形成的融资方式。在中国,对于民营和中小企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中国目前银行业的现状,在严格的贷款条件和程式化的审批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无法享受到银行直接贷款的帮助,在这种情况下,信托融资能够达到社会资源优质配置的结果,让钱和项目能够缩短中间环节,真正支持优质项目的投入使用。
应该说,目前央行对于现有的银行经营模式也并不满意,在类似双轨制的贷款条件下,国有企业拿到了更多的贷款而过于浪费,民营企业却因为缺血而挣扎。所以在今年6月,国务院已经开始传出成立民营银行的信号,让银行借贷的模式再次回到正轨。
信托融资在国内发展的势头如何呢?的确,从引入之后,信托融资就成为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来源,因为它就是签订合作协议,不像银行贷款一样需要跑关系、不需要陪人情,还不一定拿得下来。可以说,为民营中小企业找到了一条发展之路,因此,信托融资的大规模发展是必然趋势。
根据信托业的数据,2013年1季度,信托行业的总托管资产为8.73万亿元,而我国2013年银行存款余额今日报道为100.91万亿元。从整体来看,信托还是占了资金的极小一部分。在银行贷款之外,拥有更多的融资方式,可以让企业经济多元化发展。
如上所述,当我们把信托融资视为银行贷款的一种补充,那么只要有完善的协议和充足的担保,即使是频繁的信托协议,也并不能视为一种风险。至于媒体经常传言信托的收益率太高有风险,我认为这更是一种对于金融制度不健全的漠视。在国内通胀高居不下的时候,每年所有人的存款都会被动的缩水3%—5%,银行的利率已经无法充分满足市场化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信托融资的利率才真正代表了社会财富的真实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