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怎样选择引种牧草品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8  浏览次数:8969
内容摘要: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土壤条件差别较大,在选择和引种牧草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根据当地环境选择
    
    
    
     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土壤条件差别较大,在选择和引种牧草时,要注
    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根据当地环境选择牧草品种 首先,要了解土壤的类型,中性偏碱
    土壤,适合耐碱性强的品种,如紫花苜蓿、沙打旺等;中性偏酸土壤,适合
    耐酸性强的品种,如红三叶、白三叶等;盐碱地只适合种植耐盐碱的品种,
    如沙打旺、黑麦草、籽粒苋、羊草、碱草、苏丹草等。低山丘陵区,大多土
    质差,水资源缺乏,则应种植耐瘠耐旱、覆盖性好的品种,如紫花苜蓿、三
    叶草、羊茅、早熟禾、百喜草等;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聚合草、苦荬
    菜、鲁梅克斯、紫云英、苕子、杂交狼尾草等;则可获得高产。
      其次,要根据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选择抗旱能力不同的品种。在我国的黄
    淮地区、黄土高原中东部、东北平原及内蒙古高原东部等地区,年平均降水
    量在350~650毫米之间,这些地区适宜种植中等抗旱的牧草品种,如紫花苜
    蓿,其根系入土很深,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并且可抵抗 20~ 40℃的
    严寒,但紫花苜蓿不耐高温,忌积水,因此不宜在长江以南地区种植。相反,
    杂交狼尾草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和耐涝性,但抗寒性较差,气温低于0℃时间
    稍长,就会冻死,所以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二)根据利用目的选择牧草品种 在生产中,若以收获青绿饲料为目的,
    应以牧草的生物产量高低作为考虑重点,选择一二年生、初期生长良好、短
    期收获量高,且对肥效较敏感的品种,如紫花苜蓿、冬牧70黑麦草、红三叶、
    白三叶、聚合草、鲁梅克斯等,这类牧草的鲜草产量一般在3000~4000公斤
    /亩,高者可达1万公斤/亩以上。刈割后可用于青饲、青贮或晒制干草。此
    外, 牧草的抗病性、抗倒伏性、是否便于刈割等也应考虑。
      有些养殖场种植一定面积的人工草场用来放牧,这类草地利用比较频繁,
    因此在考虑牧草丰产性的同时,应优先考虑再生能力强、密度大的品种,如
    多年生黑麦草、鸭茅、三叶草、苇状羊茅、牛尾草等。这类牧草的生物产量
    季节性变化较平稳,而且耐践踏,有较好的再生性。此外可采用混播代替单
    一的草种,例如,三叶草与黑麦草混合播种,一方面可利用三叶草根瘤菌的
    固氮作用,促进黑麦草的生长,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黑麦草能量充足的特点,
    避免牛羊采食单一牧草,从而获得平衡的营养物质。
      (三)根据品质及适口性选择牧草品种 牧草的品质主要是指其蛋白质含
    量和消化率,同时牧草的适口性也很重要。紫花苜蓿具有营养全面、适口性
    好、易消化的优点。第一茬苜蓿的茎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达17%~20
    %,第二三茬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0%~23%,因此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而多年生黑麦草粗蛋白含量与紫花苜蓿相当,能量水平是禾本科牧草中最高
    的。另外,豆科类牧草中的白三叶、红三叶,禾本科牧草中的鸭茅、苇状羊
    茅,苋科的籽粒苋等牧草蛋白质含量都较高,适口性也很好。有些品种还有
    一定的药用价值,如苦荬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味微苦,性甘凉,畜禽很爱
    吃,长期饲用可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以上这些牧草都是猪、牛、羊、兔、
    鱼的好饲料。而藜科牧草和近几年推广种植的鲁梅克斯适口性较差,畜禽不
    爱采食,需要一个较长的适应过程。(河南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杨浩哲 蔡
    海霞 程秀范 邮编:471022)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怎样选择引种牧草品种”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18/2236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