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渔业养殖 » 正文

解决鳖饲料几种途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7  浏览次数:81995
内容摘要:如何解决养鳖的饲料一直是养鳖户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养鳖户的经验进行总结,谈谈解决养鳖饲料
如何解决养鳖的饲料一直是养鳖户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对此,笔者根据养鳖户的经验进行总结,谈谈解决养鳖饲料的几种途径,介绍如下:

  一、配合饲料

  配方是动物蛋白源(鱼粉、各种动物肌肉、蚕蛹、血粉)35%、豆渣25%、麦麸25%、谷芽6%、面粉6%、植物油1%、骨粉1%、食盐1%,外加少量的维生素、抗菌素,用以上原料混合搓成细条状投喂,现配现用。

  二、培育动物性饲料

  鳖是杂食性动物,但偏爱动物性饲料,所以培育动物性饲料符合鳖的食性,也可提高鳖的成活率。鳖的动物性饲料有蚯蚓、螺、小虫、泥鳅、黄粉虫、小鱼、蝇蛆等。

  1.饲养蚯蚓

  利用荒地或家庭边角地深翻30厘米、整平,再挖土坑,将已发酵的猪、牛、鸡粪放入大坑内,然后放入蚯蚓苗,每平方米4000条~5000条,每天浇淘米水1次~2次,保持60%含水量,不断追肥,每平方米可产5公斤左右的成蚓,定期捕捉,热水烫杀,将其切成寸段投喂。

  2.套养福寿螺

  采用“菜—福寿螺—鳖”的饲养方法。在鳖池中放入成螺,用菜、萍养螺,10公斤的福寿螺一年可产50多万只的幼螺。体大壳硬的成螺,鳖难以捕食,但不断繁殖的幼螺刚好是鳖的饲料。

  3.沤小虫

  将稻草切成小段,加干牛粪及少量的米糠拌匀,放入土坑里,用污泥糊封,每天浇污水1次~2次,保持一定的湿度,一周后便可长出大量的小虫。

  4.培育水蚤

  建土池一个,深1米,水深保持在0.6米左右,每平方米施3公斤的基肥(发酵的农家肥),每立方米投水蚤种450克,3天以后即可培育出大量水蚤,一周左右即可捕捞,以后要注意不断追肥。

  5.饲养泥鳅

  利用稻田的排水沟、荒塘,深翻30厘米以上,施足基肥(如发酵的牛、猪粪等),收集泥鳅苗投放,并保持一定的水深。注意培肥水质,经常适量投喂酒糟、麦麸、菜、米糠等,到秋季即可捕捞投喂。

  6.饲养黄粉虫

  繁育黄粉虫的成本比鱼粉低,而营养价值却比鱼粉高,可用缸或砖池等饲养。饲养要分阶段,以免相互残杀。饲料以米糠、麦麸、玉米粉为主,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在25℃~30℃之间。

  7.套养尼罗罗非鱼

  在鳖池中套养一定量罗非鱼,每天投喂米糠、麦麸、菜、萍等作罗非鱼的饲料。

  8.培育蝇蛆

  其营养成分完全,蛋白质含量高,投喂蝇蛆养的鳖增长速度快,且对水质的污染小,其原料只需一些粪便、副食品的下脚料等,设施简易,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效益高。

  三、用黑光灯诱虫

  夏秋季节在鳖池水面上20厘米处吊挂20瓦黑光灯一支,使灯管直立仰空15°角,并在灯管的两侧装配宽25厘米与灯管等长玻璃3片,片间夹角为30°左右,使得飞虫碰撞到玻璃后即可弹入池中供鳖吞食。这样每夜可诱虫1公斤~2公斤。

  四、捕捉小鱼虾、螺蚌等

  江河、湖泊、池塘、水库、稻田、沟渠都有可利用的杂鱼、小虾、泥鳅、螺蚌,易于捕捞,是鳖的好饲料。

  五、利用下脚料

  将肉联厂、餐馆、饭店、屠宰场的下脚料和动物肌肉、内脏等翻洗干净后都可利用。来源广,成本低,效果好。

  六、栽瓜种菜

  瓜果、蔬菜、红薯等都可作为鳖的辅助饲料,蔬菜投喂时要切碎成寸段,瓜果、红薯应切成细条状蒸熟后再喂。

  采取以上的方法,解决养鳖的饲料,成本低,效益高。同时,采用养鳖新技术,缩短养殖周期,控制在30℃水温中培育幼鳖,改变其冬眠习性,经一年的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解决鳖饲料几种途径”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17/2228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