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种植技术 » 正文

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立体栽培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7  浏览次数:81173
内容摘要: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立体栽培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以原栽培行为主栽行,在主栽行之间加行密植,增加前期密
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立体栽培是在常规栽培的基础上,以原栽培行为主栽行,在主栽行之间加行密植,增加前期密度,并对加栽行进行整枝,以提高前期产量。当加行栽培获得一定的产量,且群体的叶面积指数达到一定数值后,将加行拔除,恢复常规密度,保证主栽行后期密度适宜,不影响主栽行黄瓜的后期产量。实践表明,这种栽培方式可以使黄瓜的前期产量提高80%,总产量增加30%,总产值增加40%,土地利用率提高40%。
1 品种选择
主栽行的品种以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为宜,可以是早熟品种,也可以是晚熟品种。常用的有雪勇士、津春3号、新泰密刺等品种。加行一定要用早熟品种,如新泰密刺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早熟品种的早熟性而提高早期产量。
2 栽培技术
2.1 深耕土壤,整地施肥。黄瓜喜肥、耐肥,平均每生产1 000 kg黄瓜养分吸收量为:N 1.80 kg、P2O5 1.58 kg、K2O 2.68 kg、CaO 4.16 kg、MgO 1.07 kg,所以棚室栽培时要施足底肥。可用鸡粪、猪粪、豆饼等作底肥,亩用量为10 000 kg左右,亩产黄瓜15 000 ~ 20 000 kg。在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将肥料进行充分腐熟,也可选用成品的有机肥,如欧开乐多维强力有机肥等,用量与施用鸡粪等有机肥的价值相同即可。大量元素氮、磷、钾的补充要适量,可以施入硫酸钾复合肥50 ~ 100 kg或欧开乐三色控释复合肥40 ~ 80 kg。中量、微量元素的补充要得当,可以加入过磷酸钙200 kg、硫酸镁15 kg、硫酸铁3 kg、硫酸锌3 kg、硼砂或硼酸1 ~ 2 kg,微量元素要与有机肥混合均匀后使用,肥料均匀撒施后深翻土壤,并可加入石灰氮进行闷棚消毒后浇水造墒。具体施肥量要根据平衡施肥的原则来掌握,即可达到高产稳产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病虫害发生,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
2.2 栽培方式
2.2.1 播种期。根据茬口,选择适宜的播种期。越冬茬栽培时适宜的播种期为9月下旬 ~ 10月上中旬,早春日光温室和大棚栽培通常在11月中旬至来年1月中旬播种育苗。
2.2.2 定植密度。采用黄瓜加行密植技术,主栽行的行距为1 ~ 1.2 m,株距20 ~ 30 cm,每亩保苗2 200株左右。加行栽于主栽行的中间,每亩栽植2 000 ~ 2 200株,这样早期采收株数即可增加1倍。
2.2.3 培育壮苗。秧苗的健壮与否直接影响缓苗的速度和前期产量。只有健壮的秧苗才能使加密行早结瓜,提高早期产量。为了增强黄瓜植株的抗病性,一般要采取嫁接 (靠接法)栽培。定植后要及时浇灌缓苗水,且要注意浅覆土,不要埋土过深,以免黄瓜长出再生根失去嫁接防病的作用。
2.2.4 适时摘心,及时拔除加密行。当加行的黄瓜长至12片叶时,摘除顶心,控制生长使其矮化,矮化植株每株留3 ~ 4条黄瓜,支小架栽培管理。这3 ~ 4条黄瓜采收后,要立即拔除加行,便于主栽行正常管理生长。
3 环境调控
3.1 温度。种子发芽适温为24 ℃ ~ 26 ℃,幼苗期白天温度保持23 ℃ ~ 28 ℃,夜间16 ℃左右;缓苗期白天温度25 ℃ ~ 28 ℃,夜间温度13 ℃ ~ 15 ℃;结果期白天温度上午25 ℃ ~ 30 ℃,最高不能超过33 ℃,下午20 ℃,夜间温度前半夜15 ℃ ~ 18 ℃,后半夜10 ℃ ~ 12 ℃;严冬季节白天温度22 ℃ ~ 28 ℃,夜间13 ℃ ~ 16 ℃;进入春季后,白天25 ℃ ~ 30 ℃,不超过32 ℃,夜间18 ℃ ~ 21 ℃。黄瓜最理想的昼夜温差在10 ℃左右。如遇阴天低温连续1周以上,除临时加温外,应把大部分瓜摘除,并除去部分雌花,抑制生殖生长,维持黄瓜最低营养能力。改善温度条件,越冬栽培中温度条件越适宜产量越高,春早熟栽培中,棚、室温度越适宜,定植越早,上市也越早,产值越高。只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才能使加行黄瓜迅速生长发育,提高早期产量,达到立体栽培的目的。
3.2 湿度。缓苗期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湿度,因此,定植后要立即浇缓苗水,使空气湿度达到90% ~ 95%,防止秧苗萎蔫。缓苗后可以适当降低湿度,土壤湿度保持在70% ~ 80%,空气湿度维持在80% ~ 85%。遇不良天气时,更要注意尽量降低棚内的湿度。进入结果期,白天湿度保持在70% ~ 75%,夜间80% ~ 85%。浇水后土壤水分蒸发是造成空气湿度升高的主要原因,尤其浇水后连续阴天湿度达饱和状态,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浇水一定要选在晴天上午进行,且浇完后马上关闭通风口,使棚温升到30 ℃,持续1 h后迅速放风降温、降湿,温度降到24 ℃ ~ 26 ℃时再关闭通风口,当温度再升高到30 ℃持续1 h后,再放风,这样可大大降低棚内湿度。
3.3 光照。黄瓜耐弱光性较强,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5.5万 ~ 6.6万lx和0.2万 ~ 0.3万lx,所以在冬季弱光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但为了增加光照提高产量,可通过调节拉揭和放盖草苫时间,争取每天达到8 ~ 10 h的光照,还可通过棚膜防尘,张挂反光幕等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冬春季节遇阴雨雪天气时,只要棚内温度不低于20 ℃,均可揭开草苫。若温度过低,可在午后进行短时间的揭苫见光和通风,有条件的可安装日光灯和生物效益灯。注意连续阴天突然见光时,要拉花苫,防止植株突然见光后叶面蒸腾作用加强,导致因植株根部吸水能力低而造成的植株萎蔫死亡。
4 肥水管理
黄瓜根系不太发达,分布较浅,吸收力较弱,对土壤通气条件要求较高,如果施肥不当,容易出现生理性障碍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应根据栽培季节的不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肥水管理一般掌握第1次摘收黄瓜前不施肥,第1次摘瓜后随水追肥,一般隔1次水冲施1次肥料。复合肥、有机肥或生物肥应交替使用,以提供更全面的营养元素。黄瓜结果期间要及时补充钙肥、钾肥。寒冷季节要注意控水、控肥,施肥宜少量多次随水冲施,严禁大量施用氮肥,尽可能多冲施有机肥、生物肥,以提高根系在低温条件下的吸收能力,也可喷施增万金、施必克等叶面肥料。通过看天气预报,看土壤墒情,看黄瓜植株长势来确定浇水的具体适宜时间,两次施肥间隔时间和浇水量可根据土壤状况、季节和植株生长势来确定。应做到“五浇五不浇”,即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晴天上午浇水、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于地膜下沟里浇暗水、不在膜上沟里浇明水,缓流水洇浇、不急流水漫浇。两次施肥间隔时间和浇水量可根据土壤状况、季节和植株生长势来确定。若条件允许,可以适当补充二氧化碳气体的浓度,可增加黄瓜产量20%左右。
5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炭疽病等,虫害有潜叶蝇、蚜虫、白粉虱等,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5.1 霜霉病
5.1.1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为低温高湿型病害,由于发病迅速也叫“跑马干”。一般冬、春季湿度大时发病重,出现叶肉褪绿、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褐色病斑,叶背生灰黑色霉层,造成叶子很快干枯脱落,直至植株死亡。
5.1.2 防治方法。①采用高温闷棚,是大棚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用这种方法来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角斑病、灰霉病、黑星病等多种病害。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晴天上午浇透水后将大棚密闭,使温度升高,当温度达45 ℃ ~ 46 ℃时维持1.5 ~ 2 h后缓慢通风,降低温度,注意闷棚时温度计水银球要和植株最高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还可以在闷棚前1 d浇水,当闷棚结束后再浇水。②药剂防治。用克露、银法利、普力克等喷雾防治,当混发角斑病时加入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400倍液。近年来,推广的 42%三氯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也是蔬菜霜霉病的新型铲除剂,商品名为克菌净,为广谱、内吸、治疗型杀菌剂。喷施药液时一定要喷匀喷透,使叶背着药,用药后检查叶背病斑的霉层是否干死,一般应连喷2 ~ 3次。
5.2 灰霉病
5.2.1 症状。主要为害花和幼瓜,病菌多从花和幼瓜蒂部侵入,先呈水浸状软腐,病部萎缩呈现“尖瓜”状,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灰褐色霉状物,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并有灰色霉状物。
5.2.2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残体,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果,带出棚外集中烧毁或深埋。②生态防治。③药剂防治。用速克灵、扑海因、农利灵、施佳乐等药剂喷雾防治,阴雨天气可用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
5.3 细菌性角斑病
5.3.1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首先出现水浸状的小病斑,病斑扩大因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黄褐色,带油光;后期干燥时病斑中央干枯脱落成孔,潮湿时产生乳白色菌脓,蒸发后形成一层白色粉末状物质,或留下一层白膜。瓜条、茎和叶柄病斑近圆形水渍状,表面也有白色菌脓,后期变浅灰色,中间产生裂纹。角斑病与霜霉病的区别是一般霜霉病的叶片背面病斑有黑色霉层、病斑后期不穿孔、瓜条不受害;而角斑病叶背病斑溢出菌脓,病斑后期会穿孔、瓜条受害有臭味。
5.3.2 防治方法。①实行轮作,间隔2 ~ 3 a与非寄主作物轮作,降低发病,减轻危害。②无病株留种或种子处理。选没有种过黄瓜的园田或大田来繁殖种子,如果在曾经种过黄瓜的园田繁种,则要选无病株留种。市场出售的种子播种前一定进行种子处理,用50%代森铵水剂500倍液浸种1 h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催芽播种。也可以用新植霉素200 mg/kg浸种1 h,沥去水再用清水浸3 h,催芽播种。在没有药剂的情况下,用55 ℃温水浸种15 min后,再转入冷水里泡4 h后,催芽播种。③加强栽培管理,培育无病种苗,用新的无病土苗床育苗,保护地适时放风,降低棚室湿度,发病后控制灌水,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抗病能力,收获结束后清除病株残体,减轻为害。④药剂防治。植株如果发病,在初期喷施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或喷30%DT杀菌剂500倍液, 5 ~ 7 d喷1次,连续喷3 ~ 4次。
5.4 白粉病
5.4.1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蔓。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反面均产生白色小粉点至大片白粉斑区,后扩大、连片,叶片渐变黄、发脆、干枯。一般从底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目前,白粉病病菌已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杀菌剂产生抗药性,在黄瓜上使用粉锈宁防治白粉病,稍不注意就会产生严重药害,用药时应注意。
5.4.2 防治方法。①用百菌清烟剂熏治。②可用高脂膜30 ~ 50倍液预防发病,发病初可用100单位的农抗120,或10%世高1 5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5 000倍液防治,上述药轮换使用,每7 ~ 10 d喷1次,连喷3 ~ 4次。
5.5 细菌性叶枯病
5.5.1 主要为害叶片,叶正面出现褪绿的黄绿色圆斑,叶背面初呈水浸状褪绿斑。病斑处变薄,白色、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有时病叶背面可见干菌脓。幼茎染病,病茎开裂。果实上形成圆形灰色斑点,其中有黄色干菌脓。
5.5.2 防治方法。于发病初期进行喷药防治,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新植霉素4 000倍液,30%DT杀菌剂500倍液等。
5.6 炭疽病
5.6.1 症状。在茎和叶柄上形成圆形病斑,初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深褐色。叶片受害时,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近圆形病斑,红褐色,病斑边缘有明显的一圈黄晕,叶片上病斑多时,往往汇合成不规则形的大斑块。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小黑点,潮湿时长出粉红色粘质物,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形成穿孔。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淡绿色凹陷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粘稠物。炭疽病发病原因是土壤内的病残体和种子带菌。
5.6.2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无病品种。②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用55 ℃温水浸种15 min,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5 min,然后用清水冲洗播种。③加强棚室管理,放风排湿,控温防病。一般上午温度控制在30℃,下午和晚上适当放风。④药剂防治。可用45%百菌清烟剂熏烟,每亩每次用量250 g,或每亩用1 kg 5%百菌清粉尘剂或克霉灵粉尘剂进行喷粉。其它常用药剂有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注意交替用药进行喷雾防治,同时混施叶面肥,使叶片生长恢复正常。
5.7 虫害。主要有白粉虱、蚜虫等,可选用吡虫啉、功夫、阿维菌素等药剂喷雾防治,在药液内加入0.1%的洗衣粉作展着剂效果更佳。寒冷季节要在晴天上午喷药,中午、傍晚不能喷药。中午喷药温室内温度太高,叶片水分蒸腾快,药物还没被吸收就晒干了,特别是锰锌类药,不仅降低了药效还会造成药害。傍晚喷药正好和中午相反,因喷药后没被黄瓜叶片完全吸收,就会因受潮而分解失效,也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因喷药增加了棚室内的湿度而加重病害的发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黄瓜加行高矮秧密植立体栽培技术”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17/222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