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养猪就是养“肠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7  浏览次数:82032
内容摘要:现在中国养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猪病已成为养猪业的第一杀手,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猪群的免疫抑制让养猪人不知所措,追求健康已是养猪人的第一需求,但对于有着九千年养猪历史的中国来说还不知道什么是猪的“健康”。

  现在中国养殖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猪病已成为养猪业的第一杀手,猪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猪群的免疫抑制让养猪人不知所措,追求健康已是养猪人的第一需求,但对于有着九千年养猪历史的中国来说还不知道什么是猪的“健康”。绝大多数人还认为猪能吃能长就是健康;猪没病就是健康;猪皮红毛亮就是健康;猪的精神状态好就是健康等等,这些表观上的“健康”,在这些健康的猪群中有绝大部分的猪处于亚健康状态。

  要想良得到好的健康水平,最基本也是最为重要是营养状态一定要达到最佳,消化系统是营养消化吸收主要供给者,猪体内95%的营养供给靠肠道来吸收,而85%的代谢物从肠道排出,同时80%免疫结构在肠道周围,更何况,其他的免疫,解毒系统,如肝、血清、淋巴系统等。都需要肠道提供的营养来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肠道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运动支持了整个生命活动一点也不为过。肠道是猪体健康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肠道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猪总体健康水平。

  猪的消化道如些重要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当猪出现嚼沫、咬牙、便秘等临床症状时还不以为然,只有出现呕吐、腹泻、严重的便秘时才会认识到猪发病了给猪进行治疗,其实这时实质性病变已经形成了,即使治愈康复会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会出现死亡或淘汰,所以华佗是名医,但不是医术最高之人。最高之人在于防止疾病的发生。

  现在为了提高猪的“抗病力”与提高阶段增长速度,猪的食品中加入大量的抗生素,超量的微量元素,甚至有些不良的生产厂家为了达到猪体的表观健康,在猪食品中加入国家禁用的有毒物质,造成猪的肝、肾、肠道、免疫器官的损伤,使猪的健康水平下降。

  在猪食品中长期或大量加入抗生素伤害最大的不是人们传统中认为的肝、肾而是肠道。抗生素在肠道内杀死有害菌的同时也杀害了更多的有益菌,导致肠道内有益数量降低,肠道菌群失调,而且猪食品中抗生素绝大多数都是高浓度的原粉,其对猪消化道粘膜造成伤害,导致猪胃溃疡、肠粘膜损伤,营养吸收出现障碍,猪免疫力下降,同时由于药物的长期使用导致猪内产生耐药菌株,对药物敏感度下降,猪发病率上升等等的危害。这只是扬扬止沸,起不到治本的作用。

  抗生素提高抗病力问题所带来的诸多弊端和人们对绿色安全动物产品的强烈需求,因此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的微生态制剂就应运而生,它能有效补充消化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杀灭有害微生物—尤其是大肠杆菌等病原菌,改善消化道菌群平衡,修复肠道内环境,并迅速提高机体抗病、代谢及饲料的吸收能力,从而起到防治消化道疾病和促进生长双重作用的效果。微生态制剂可通过长期饲喂来解决与仔猪消化道内环境受损所来的相关疾病,如仔猪腹泻、僵猪等。

  但是,由于长期往猪食品里额外添加微生态制剂既给养殖户增添劳动负担,同时也给养殖户增大了养殖成本,而且治疗效果没有抗生素治疗来的更快。另外,由于养殖户饲喂的常规饲料里面已经添加了大量的抗生素,这样额外添加的微生态制剂也没有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因为饲料里原有的抗生素已经破坏了肠道内环境。所以,很多养殖户即使选用额外添加微生态制剂也起不到预想的效果。最佳的添加方式是预混料中微生态或在无抗的预混料中加入微生态制剂。

  为了提高猪增长速度在食品中加入过量的铜、锌、锰等微量元素,不但增加了肠道损伤还对肠道内菌群起到抑制作用,减少微生物产酶,破坏肠道内的内环境,使猪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猪前期增长加快,但后期营养消化率吸收出现障碍生长放缓或出现停顿。在一个阶段内可能达到促生长的作用但对于全程来说并没有很好的效果。同时在猪肉及肝脏内会有大量微量元素的存在,使人类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关爱猪只,就要先从肠道开始,肠道不健康猪不可能健康,肠道健康营养吸收好,各器官营养供给充足抗病力自然上升,加之肠道粘膜免疫功能增加会将猪整体的免疫功能提升。(作者:北京伟嘉集团  徐迎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养猪就是养“肠道””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17/2220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