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在蛙稻种养模式示范农田进行土壤采样(图)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上海青浦现代农业园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风光重现。
在这里,有不施化肥农药、全靠青蛙捉害虫的生态“蛙稻田”,有利用茭白——水稻体系减少氮磷污染的养分梯次利用水田,有变废为宝利用秸秆减少白色污染的蓝莓基地。
据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健康与农村生态研究所所长沈根祥博士介绍,农业面源污染逐渐成为上海郊区环境污染主要来源,尤其是在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由于执行了更为严格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区域农业污染防治要求更严。
沈根祥认为,在环境敏感区域,常规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仅带来严重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不高。如何从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农田管理方式革新和农产品品牌提升等方面,协调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上海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自2008年起,上海市积极探索都市型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利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友好型农业建设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在青浦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试验基地。
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地处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内,总面积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6平方公里。
园区的管理者一直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如何尊重自然、恢复农村生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水源保护区敏感地带,农业种植又该走向何方?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园区选取不同的典型地块,开展了6种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研究,具体包括蛙稻立体有机种养模式、水田养分梯次利用模式、有机蓝莓种植模式、盐渍化土壤修复模式、有机蔬菜家庭盆栽模式、农田径流污染物生态拦截模式。
谈到青浦现代农业园区的未来,沈根祥告诉记者,除了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推广外,园区今后还要基于循环农业理念,统一收集处理农作物秸秆、蔬菜残余、菌渣等各类废弃物,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
“不久的将来,我们还将依照国际有机农产品认证体系,开展青浦现代农业园区品牌农产品国际有机认证。”沈根祥说。
蛙稻立体有机种养模式
园区引进了有着“吃虫冠军”美誉的海南虎纹蛙。虎纹蛙天性凶猛,食量很大,1只虎纹蛙每年能摄食1万多只稻蝗虫、蝼蛄、蟋蟀等30余种农作物害虫。
据负责管理“蛙稻田”的工作人员介绍,蛙的生长期与水稻生长期恰好同步,其排泄的蛙粪又能为稻田所用,这样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提高稻米的品质。
据沈根祥介绍,在不施用化肥农药情况下,稻田的产量与园区常规水稻种植基本相同,品质提升了一个级别。与常规种植相比,这一模式可分别削减总氮、总磷排放量约30%和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