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西塘有三大特色:“桥多、弄多、廊棚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7-12  浏览次数:81528
内容摘要: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她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她已经成为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的圣地、专家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净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相争之

  西塘与别的古镇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保持了水乡的原生态,被人们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她首先是个社区,其次才是景区,她已经成为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的圣地、专家们研究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躲避喧嚣释放压力的净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塘就是吴越相争之地,有“吴根越角”之称。相传伍子胥帮助吴国修筑水利,开挖了伍子塘,人们感念他称这里为“胥塘”,由于当地方言“胥”与“西”谐音改称西塘,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据《西塘镇志》记载,元代这里依河建市,到明清时期已是江南手工业与商业的重镇。西塘古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目前1平方公里的老镇区内居住着两千多户原住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游客。

西塘(点击更多高清美图)

  西塘(点击更多高清美图)

  西塘目前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再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并获得该组织颁发的“世界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取得了ISO9000和ISO14000质量环境双体系认证。因为西塘保留着完好的明清建筑且民风淳朴,被中国电影家协会列入中国影视摄制基地,从国内的影视剧作品到好莱坞大片的入场拍摄,都充分证明了西塘的魅力。

  西塘特色:

  西塘有三大特色:“桥多、弄多、廊棚多”。

  桥多: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有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而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古称“九龙捧珠”、“八面来风”。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自宋以来,西塘已建有安仁桥、安境桥、五福桥、永宁桥等11座。清代又建有卧龙桥、渡禅桥、来凤桥等。这些古桥大都为单孔石柱木梁桥。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具有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有的桥梁还有着动人的传说故事:

  卧龙桥:该桥为单孔步级石桥,全长31.46米,宽5米,高5.5米,全镇最有名的一座桥。据史料记载,卧龙桥最初建于明代,但当时仅是一座小木桥,每逢雨天行人一不小心就会滑倒。相传清康熙年间,桥旁居住一位姓朱的竹篾匠,生性善良,他看到老百姓雨天过桥时的困难,心里很不好受。一天,他亲眼看见一位孕妇过桥时落水而死,就立志募捐造桥。他别无他途,只得削发为僧去化缘,取名广缘,以铁链穿肩,苦行奔走十余年,终于募得白银三千余两,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开始动工建造石桥。他因化缘积劳成疾,未曾完工就得病而死。广缘和尚死后十日,石商运来了一批据说是广缘五天前订购的石料,镇上工匠个个惊诧,说广缘和尚已在十天前亡故。无论此事是虚是实,但不久便传遍了整个西塘镇,远近居民纷纷捐助,没有多少时间就将卧龙桥建成了。桥上有对联写道:修几百年崎岖之路,造千万人来往之桥。将这一事迹告诉后人,并表达人们对广缘和尚的崇敬之情。造桥的工匠怕雨天桥滑特意在每级台阶上刻条纹增加摩擦力,这些条纹像不像龙身上的鳞纹呢!后来到了清代咸丰年间,太平军攻占县城嘉善,在西塘北面姚家浜与清军争战,传说太平军首领忠王李秀成曾在卧龙桥上指挥督战。《苹川棹歌》有诗为证:“卧龙桥耸势崔巍,俯瞰川原眼界开。传说忠王曾到此,石栏杆畔久徘徊。”卧龙桥位于北栅街,中国酒文化博物馆以北。西塘古镇http://www.lvmama.com/dest/xitang/

  五福桥:建于明正德年间,修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西塘的老人说,从这桥上走过的人会带上五种福气,分别是:长寿、富贵、康宁、德行和善终。五福桥位于烧香港,倪天增祖居陈列馆以东。

西塘(点击更多高清美图)

  西塘(点击更多高清美图)

  送子来凤桥:此桥是座廊桥,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清康熙四十八年(1710年)、道光十五年(1836年)重修,据说当时桥快建好的时候有一只非常漂亮的大鸟飞来停在桥顶,包工头图个吉利,取名来凤桥。桥刚建成,居住在桥边的一户人家生了个儿子,以为是新桥带来的祥瑞,当地百姓又称此桥为送子桥。先来凤后送子,因为重男轻女所以倒过来叫送子来凤桥。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古时男为阳,女为阴。此桥南面一边是阶梯,北面一边是斜坡。男子当然走台阶步步高升,女子三寸金莲小迈步,持家稳稳当当,老人们说:“新婚夫妇走一走,南则送子,北则来凤”,要是有婚后还未得子的,不妨也来走一走。国际影星《廊桥遗梦》的女主角梅利尔来到西塘,也走了这座廊桥,她笑着说:如果我先走了这里的廊桥,也许就不会有美国的“廊桥遗梦”了。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也体现了西塘廊桥的魅力。现在每逢周末或节假日,有当地戏迷在桥上自娱自乐吹拉弹唱,将江南水乡的休闲暇意体现得淋漓尽致。送子来凤桥位于朝南埭廊棚,水上戏台对面,游船中心旁。

  环秀桥:此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九年,几次修缮。相传以前晴天时站在桥顶上可以眺望到太湖边的青山。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我们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接触对联的朋友肯定发现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是从长廊去往石皮弄的必经之桥。

  关于廊棚的传说:

  传说一:在西塘塔湾街里有一胡姓商户,店主胡氏年轻守寡,艰难地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和一家三开间的铺子。胡家铺子前的河摊边,有一个水豆腐摊,摊主姓王,家中排行老二,王二年轻力壮,老实厚道,只是家境贫寒。他见胡氏艰难,便生同情之心,帮着她做一些体力活,日子一久,胡氏便觉离不开他,但又难以启齿表示这份情意。于是她煞费苦心想出一个办法,一日她请来木匠,借修缮店铺之机,沿河建起了一排廊屋,将店铺前的街路遮盖起来。这么一来,王二即可免受日晒风吹,又能在雨天照常摆摊,两个同在一个屋檐下,感觉就像一家人。不想廊棚建好后,胡家铺子生意一下红火起来,于是镇上商家纷纷效仿,几年下来,竟连成一线,以致后来成为一种西塘独特的建筑式样。后来老百姓知道这层意思后,便给廊屋取名为廊棚,意思是为郎君而建造的棚屋。天目湖旅游http://tianmuhu.lvmama.com/zishen/

  传说二:有一位好心的老板在沿朝南埭一带开设一家店,生意清淡,一直犯愁。一天来了个叫化子在他们屋檐底下避雨,老板看后于心不忍,给了他吃的还请他进门。叫化子执意不肯,晚上老板打烊,叫化子还不离开,老板看屋檐太窄遮不了风雨,就拿了一卷竹帘连在屋檐上,临时搭了个小棚让叫化子躲在下面,第二天叫化子不见了,门板上留下了“廊棚一夜遮风雨,知善人家好运来”的对联。据说这位叫化子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他来试探店主的心,那店主果然生意兴隆,发了小财。后来店主觉得用竹帘连在屋檐上方法不错,索性就将屋檐加长,街上的商家也想沾点仙气让自家的生意也好起来,于是纷纷效仿,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长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西塘有三大特色:“桥多、弄多、廊棚多””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712/218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