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23  浏览次数:81086
内容摘要:努尔哈赤,一位创造了历史传奇的人物;满族,一个在入关时仅有三十多万人口的民族;他们建立了统治中国270多年的王朝清朝。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

 

 

努尔哈赤,一位创造了历史传奇的人物;满族,一个在入关时仅有三十多万人口的民族;他们建立了统治中国270多年的王朝——清朝。

清入关以后,十个皇帝,除末帝溥仪没有设陵外,其他九个皇帝都分别在河北遵化县和易县修建规模宏大的陵园。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清远祖的永陵,统称"清初三陵"。清初三陵与清位于辽宁省境内,与入关后的清东、西二陵不同,它们突出地将陵区的自然风光和封建城堡式的建筑布局相结合,陵区充溢着古朴、肃穆、神秘的气氛。

清昭陵高清3D实景推荐:http://www.quanjingke.com/dest/scenic_qingzhaoling

永陵

永陵是努尔哈赤的远祖、曾祖、父亲、叔父及其妻子的墓地,在辽宁省新宾县内。该陵园较小,但景深开阔,它背依启运山,前临苏子河,犹如点缀在万山丛翠中的一片红叶。

陵园四周绕以红墙,南门内横排四座碑亭,碑文洋洋数千言;碑亭往北是启运殿,启运殿是祭祀谒拜祖先的场所,黄琉璃瓦顶,殿内四壁嵌饰着五彩琉璃蟠龙,殿堂供设暖阁、宝床和神位,是皇陵的主体建筑;启运殿往北是宝城,城中陵冢环列,均为平地起封,封土下为地宫,其中多为拾骨迁葬,可能还有衣冠葬。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因为葬者生前都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称过汗,只是祖以子显而已。

门票:50元;

交通:地址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东距县城22公里,距永陵镇2公里;东南距兴京故城赫图阿拉约5公里,西距夏元行宫约3公里;可从抚顺中心客运站乘坐抚顺到新宾的巴士到达。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高皇后的陵墓,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前临浑河,背依天柱山,面积达十九多万平方米。川水萦绕,高山似拱,幽静肃穆。红墙黄瓦的陵园建筑掩映于松海葱郁、蓝天白云之间,巧妙地将山陵建筑融会于山光水色之中,极为优美和谐。

陵园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碑坊。进入陵门,地势逐渐升高,一条一百多级的石阶在苍松之间斗折蛇行,盘山而上,具有"山势峻拔,蹬道层折,深邃高耸,幽冥莫测"之感。攀上台阶,穿过石桥,迎面便是碑楼。碑楼内竖立由康熙亲自撰文的"大清福陵圣德碑"一通。碑楼后是一座古城堡式的方城,这是祭祀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门票:40元;

交通:从沈阳桃仙机场出发距离景区40公里,乘坐机场巴士,到马路湾换乘168路公交车(马路湾—棋盘山)到东陵公园站下车,前行200米即是。

昭陵

昭陵是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陵,是清黄太极的陵墓,这座陵山为人工推造而成,号称隆业山,占地面积达十八万平方米。 整个陵墓可分为三个部分,从下马碑到大红门是一个部分,下马碑在陵区的最前面,碑文用满、汉、蒙、藏、回五种文字镌刻着"亲王以下各等官员至此下马",以显示陵区的神圣和庄严。

陵区的第二部分是大红门到方城。大红门上镶有五彩琉璃蟠龙,门里有石雕华表和六对石兽,雕刻非常精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石马"大白"和"小白",据说是仿照皇太极生前心爱的两匹坐骑雕琢而成,英姿勃发,大可以和唐太宗昭陵六骏相媲美。

陵区第三部分是庞大的方城和后面的宝城,这是陵园全部建筑的主体。方城内的隆恩殿是供奉神牌和祭祀的地方,庄严肃穆。在明楼上立有"太宗文皇帝之陵"石碑一通。方城的四隅建有角楼,把清初城堡式建筑艺术和中国传统的陵园建筑风格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宝城的中间有半月型的宝顶,就是埋葬皇太极和皇后的地宫。

门票:30元;

交通:在沈阳市乘坐210、213、217、220、231、232、242、245、605路公车可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清初三陵:永陵、福陵、昭陵”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30523/2133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福陵 昭陵 永陵 初三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