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新时期,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要跟上时代节奏,抓住发展机遇,唯有尽快推进土地、人口集中,而土地集中是关键。不能否认,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民和市场联系起来的众多探索并没有完全激发出农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记者常年奔波在浙江农村,在这个以40%土地流转率高居全国首位的发达地区,新时期进一步推进土地集约化的工作遭遇了更大的挑战,而丘陵山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土地集中连片问题尤其严峻,因此,探索让离土离村农民享受到土地产出和增值的成果、让留在土地上的农民发展并享受现代农业的成果,从而拓展农民追求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空间,成为浙江探索的重点,也成为记者关注的重大新闻点。
因此,当记者听到仙居县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式,以承包土地面积入股组建“股份制农场”,解决了农民离土离村后对自家承包地没人种或被掠夺性开发的担忧,农民享受到土地集中连片之后企业化经营管理所得收益、享受到发展加工业服务业所得利润,而且还听说农民排队要求把自家的承包地加入该农场时,记者即刻动身赶往浙中山区欠发达县仙居县,希望在股份制农场成立仪式的前一天,深入了解仙居“以承包地面积入股组建农场”这个“旧瓶”究竟装了什么“新酒”,能让抱着“命根子”寸土不让的农民排队“交出”自家的承包地。
把平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平等的股权
在仙居县农业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横溪镇郑桥村,进入“旧瓶装了新酒”的新合农场。
场长俞荣火自2008年起担任仙居县七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监事长,直到2013年1月新合农场登记注册后,被股东选为场长。通过俞荣火,记者了解到新合农场的来龙去脉,了解到该农场和其他地方的土地入股合作社、土地入股农场的本质区别。
经工商登记注册的新合农场是个普通合伙企业,主要从事绿色稻米生产、加工及向周边散户提供各类服务,股东按自家承包地面积入股,经两种途径享受企业化经营管理所得,一是生产出来的稻谷由农场统一收购,股东则领到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10%~20%的现金,二是农场稻米加工销售、拓展服务业等所得利润的60%按股分红,40%用于农场的发展。
新合农场开创性地把人人平等的承包经营权变成了人人平等的股权,农民不仅确保了承包经营权赋予的基本保障,还通过分红平等享受到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利用所得的利润,把农民“寸土不让”的心底所想变成了得到法律保护的现实。
据了解,正是因为人人平等的股权和分红,农民争相入股新合农场,短短一个月,入股的土地由注册时的800亩扩大到了1500亩。
“我们搞合作社时,不在村里的农民死活不肯签长期流转合同,导致合作社土地有规模但无法集中连片,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又因各自经营,无法实行有计划、有规划地统一耕种,没想到农场的模式得到农民这么快的肯定,排队登记入股,现在还有很多周边村的农户要求加入,农场考虑到发展的风险,不敢再增加股东了。”俞荣火惊讶于农民思想的快速转变,记者也产生了疑问,新合农场的凝聚力是短暂的还是可持续的?
为了找到答案,记者采访了股东俞德明。
61岁的老俞一家四口人,拥有4亩多承包地,近年来,习惯务农的他还临时租赁了别人20多亩地,加入农场前也是村里的一个种粮大户。他说:“以前是自己种粮,现在是农场帮我种粮,而且是绿色稻米,实行‘八统一’,比国家保底收购价高,省事又增收,哪怕没有分红,我也划得来,自己农闲再出去打工每天可以挣100元。比那些进城打工的农民更是合算。”
“股东选出来的新合农场的主要管理成员,以前都是村民熟悉的合作社理事长、种粮大户等成员,当时合作社要流转土地,农民最多同意短期流转,为什么对新合农场却排队入股?”
记者的话音刚落,围在老俞边上的农民们顿时一个个争着要回答记者的问题,老俞更是睁大眼睛高声回答:“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按土地面积入股,董事长再有钱也最多只有一份,这才是人人平等,同时,选出来的董事长、场长、董事、监事以前都是合作社出来的,都是本分的、有能力的种田人,不会打老百姓承包地的主意,我们相信他们能保护好土地,发展好农业,保住农民的饭碗。”
土地入股破解合作社发展两大“瓶颈”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仅要保住自家的饭碗,还要争取土地承包经营权所附带的利益。
然而,一个股份均等的企业,必定得有掌舵人的付出和贡献才能走上发展的通道,掌舵人怎么会想到“以土地面积入股”这样的平等思路?他们的利益怎么得到保证?
记者了解到,俞荣火原先所在的合作社有近1000亩土地,核心区近500亩,以生产稻米为主。凭借仙居长三角地区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配送基地的优越条件,加上为周边农民做些服务,还适当做些粉丝、年糕等的加工,合作社几年来虽没大的发展却比较稳定,核心社员的收入一年有近3万元。
应该说,这样的合作社代表了中国合作社的主流。
让俞荣火们最后决定走农场道路的,是他们遇到了合作社发展无法解决的两大难题:一是农民不愿意签长期流转合同,临时性流转的土地没法连片,机械化程度提不上去,根本体现不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二是因为合作社的积累少而慢,解决融资难非一日之功,向加工业发展只能迈一小步,迈不出大步,眼睁睁看着市场的机会却难有大作为。
俞荣火说:“仙居生态农业品牌在长三角已打响,合作社碰到的是有价无货的问题,能集中连片,通过现代农业的各种资源整合,就能实现高产高效,就这点土地资源,如果大家共享好处,农民就会给你土地,想几个人独吞好处,农民就不让你做大,道理其实很简单。”
“正是因为用土地面积入股、共享好处的方式大家都认为好,于是,农民们自发前往仙居县农业局,提出了组建农场的设想。”俞荣火说。
“股份制农场”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仙居县农业局局长杨赛中回忆起农民向他提出建立土地股份制农场和经营管理的设想,很兴奋,他告诉记者:“我的第一感觉真的兴奋,这条路走通了,土地抛荒、流转难、山区现代农业发展难贯通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且把农民从承包地里解放出来,拓展了各自的发展空间,还能促进仙居农村人口集中。”
杨赛中随即展开了调研,而调研之后,虽然他觉得农民的设想还很简单,但他坚信农民自觉的潜在能量和这种模式对山区农村深入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积极意义。
杨赛中及时向仙居县委县政府和浙江省农业厅做了汇报,得到各级领导的明确支持后,很快把中央水稻产业提升项目落户到当时还未正式注册的新合农场,同时,派出几个骨干人员去帮农民完善农场的组建工作。
农民的自发作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使农场筹建非常顺利,特别是在注册资金方面,仙居县以每亩土地1500元的价格作为依据而给予确认,农场800亩承包地获得120万元的注册资金。
2013年1月10日,企业性质的普通合伙企业新合农场正式注册成立。
1月21日,新合农场举行了简单的成立仪式。
仪式现场来了好多村民,拿到了股权证的农民参观了新合农场元旦前贷款建起的年糕、米粉加工车间后,不约而同发出感叹:以前合作社的年糕、米粉销路虽好,但由于规模小产量少,加工又要靠别人的设备,经常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这下好了,土地集中统一耕种,稻米自己加工,利润肯定不会少。
正当大家为新合农场成立高兴的时候,农场会议室里的20多个农场高管们却和农业局的几个同志开起了小会,他们在现场的热闹气氛中感受到了压力,他们在探讨如何搞好开春后的生产经营工作,如何第一时间招进年轻的管理人才,如何完善农场管理人员的奖罚制度。
杨赛中告诉记者:“新合农场还有很多事等着去完善,作为基层农业部门,我们一定尽力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保护好农民的创造热情。”
我们祝愿并期待新合农场跟它的名字一样,是新型的联合,创造性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