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稻花香里说丰年 今年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九连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12  浏览次数:81099
内容摘要:九连增是如何实现的?在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粮食连年增产的支撑是什么?近日,记者在采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相关农业专家时了解到,粮食增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健全、完善、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全省粮食产量跃上新台阶

  “九连增”是如何实现的?在气象灾害、生物灾害频发重发的情况下,粮食连年增产的支撑是什么?近日,记者在采访吉林农业科学院相关农业专家时了解到,粮食增产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健全、完善、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全省粮食产量跃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玉米超高产技术体系日臻完善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等待收割的玉米,籽粒饱满,长势喜人。10月15日,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大面积超高产田,迎来了测产专家。经过实地测产,吉林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玉米品种“利民33”与先进配套栽培技术相结合,在吉林省湿润区创造了亩产1168.78公斤的新纪录,特别是首次在西部半干旱区创造了亩产超吨粮,达到1041.94公斤。

  玉米超高产田是指在标准含水量14%条件下,每亩玉米产量达到或超过1000公斤的地块,亦称吨粮田。超高产田建设水平不仅是衡量玉米栽培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对提高玉米生产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玉米超高产科技创新实现的“两个突破”,与吉林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任务课题密不可分。粮丰工程吉林课题组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环资中心主任王立春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吉林省玉米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耐密品种广泛种植,后期倒伏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玉米病虫害较为严重,造成玉米减产;三是肥料用量过大、投入比例失调,养分时空供配不合理,限制了春玉米产量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吉林省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上述实际问题,从2006年开始,省农科院主持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在大量科技创新工作基础上,在东部湿润区连续4年创造雨养条件下我国春玉米高产纪录,为春玉米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农科院继续主持承担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课题启动以来,在省科技厅的积极组织下,省农科院积极协调省内外专家,以超高产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基础,重点开展了超高产土壤培育技术、玉米超高产群体构建技术、玉米超高产生理生化特性、玉米超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玉米超高产抗倒防衰技术、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原理及调控途径研究,在玉米超高产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玉米超高产实践提供了技术支撑。

  特别是今年,课题组加大了玉米超高产技术创新与实践力度,同时与省农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推进粮丰工程与“高产创建”及“玉米双增二百”等相关项目的衔接,重点开展了黑土区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可降解地膜研制与推广应用、化控降株高增密防倒技术及玉米全程机械化装备研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省农科院自主研制出的“玉米高构架跨行自走式施肥喷药机”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该产品集玉米施肥喷药于一体,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解决了玉米生育后期因植株高大,普通机械施肥作业无法操作这一难题,对提高肥药利用率、提高玉米产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盐碱地早熟稻高产技术取得突破

  水稻是吉林省农业生产中的第二大作物。《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总体规划》实施推进以来,在吉林省西部启动了引嫩入白、哈达山水利枢纽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重新优化配置了水土资源,为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创造了条件,全省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提高。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是实现粮食增产的基础,大范围推广高产粮食作物品种,大面积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则是实现增产的关键。”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所长赵国臣研究员对记者说。

  “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承担国家粮丰工程以春玉米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十二五”国家粮丰工程,则将水稻纳入其中。省农科院水稻所承担了国家粮丰工程课题——“东北平原中部(吉林)春玉米水稻持续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和“吉林春玉米粳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的子课题项目。

  课题组针对吉林省水稻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重点开展了不同生态区适宜水稻品种筛选、盐碱地稻田快速脱盐洗碱耕作技术、盐碱地水稻育秧替代基质及其育苗技术、盐碱地稻草还田技术、水稻产量和品质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及调控技术、粳稻均衡增产群体构建技术、超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等研究,建立了高水平标准化盐碱地水稻育种和高产示范基地,通过大量的实验示范,在盐碱等逆境中水稻高产、优质、可持续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盐碱地水稻育苗板式床土便是水稻所自主研制并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一项新技术成果。以往盐碱地区水稻的育苗床土大部分取自嫩江的河床。按每公顷水稻需要2500公斤育苗床土计算,仅吉林省西部要开发的20万公顷水田,每年就需要育苗床土50万吨。如此大量的育苗床土如果没有合适的渠道来源,嫩江的河床乃至西部林地生态就有遭到破坏的可能。板式床土无需土壤,主要以稻草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节省了土壤资源,而且成本低廉,在公主岭、前郭和镇赉三个典型代表区的试验示范中表现出了优良的综合性状,完全满足了水稻育苗需要。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稻花香里说丰年 今年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九连增””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21112/2019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