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低谷再现各方谋破局
生猪价格每隔几年就会规律性波动一次,被业内人士称为“猪周期”。梳理近十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3个“猪周期”,“过山车式”价格变动剧烈。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这三个“猪周期”分别为:2003年至2006年,2006年至2010年,2010年至今。
从生猪价格监测图看出,每一个“猪周期”几乎都呈现同样的趋势: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当前全国猪价正处在肉价下跌的阶段。”冯永辉说。
□本报记者蒋静
春节之后,生猪价格就一直走下坡路。1月生猪均价为17.97元/公斤,一路下挫到如今的14.17元/公斤。“卖猪已经开始亏损了,是不是又到‘猪周期’的低谷了?”面对猪价跌势,之前一直稳得起的养殖大户也开始焦虑起来。
“从本月15日开始,首批4万吨中央冻肉收储工作正式展开,收储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地区。”5月18日,省畜牧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带来一个利好消息,随着冻肉收储工作的开展,收储利好或有望逐步显现,川内生猪价格自4月初以来的连续下跌趋势有望中止。
现状:猪价低迷
“虽然之前已经预料到今年的行情肯定不如去年,但没想到现实情况还是超出了我们的预计。”5月22日,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生猪合作社理事长何建友告诉记者,今年以来,随着生猪行情持续不断下挫,当前养殖户的养猪效益已经到了亏损边缘,“现在我们出栏的生猪价格每斤为6.8元左右,现在养猪已经不能赚到钱,部分养殖户甚至有少量亏损。”
省畜牧食品局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4月第2周,我省猪粮比下穿6:1,为5.85:1。此后一直到5月的第3周,我省生猪价格一路下探,当前我省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4元左右。5月第3周,我省猪粮比为5.51:1,逼近5.5:1的养殖盈亏线。
行情的持续低迷让不少养殖户大呼“扛不住”。何建友告诉记者,部分合作社成员已经关闭了猪场,退出了这一行业,“我们了解到,周边有不少猪场都加大了对母猪的淘汰力度,开始有意识控制养殖规模。”
预测:行情趋稳
“对养殖户而言,当前行情确实不乐观。”省畜牧食品局生产科教处处长富刚说,供过于求是导致本轮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从供给方面看,受去年猪价大涨刺激,养殖户补栏积极性高涨,生猪存栏量增加,并且近期生猪疫情较为稳定,导致生猪出栏量同比增加。与供应增加相比,近期猪肉的需求量相对固定,加之天气转暖,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淡季,需求量出现下降。
“针对猪价的持续下跌,有关部门开始有调控措施,加上部分散户等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养殖户的退出,下一步供需向平衡靠拢,行情有望趋稳。”富刚认为,今年年内猪价无论涨跌,幅度都不会太大,预计全行业保本问题不大。
呼声:期待调控更科学
5月14日,针对部分地方养殖户出现明显亏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有关部门严格按照新的《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组织开展冻猪肉收储工作,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维护养殖户利益。
对于政府出手调控下跌行情,蒲江县鹤山镇龙头村的生猪养殖大户宋国遂表示了乐观的态度。“国家开始收冻肉,具体成效如何我不清楚,但是对当前的行情绝对有刺激作用。猪肉涨价,大家都比较关注,猪肉跌价的时候,得到的重视就小得多。其实,跌太狠,后面就会涨得厉害,都不好。”
富刚表示,冻肉收储计划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养猪户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进一步加大对规模化养殖的引导扶持力度,才能从根本上跳出“猪周期”的圈子,促进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化养殖场的比重越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就越强。而通过市场本身的调节,也比行政调控来得更为灵敏和有效。”
针对当前存在的“限制养猪业投机性资金流入”的业界看法,富刚认为:“无论将来怎么发展,市场行情波动都难以避免。限制社会资金流入养猪业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做好相应监管的前提下,市场调节就能发挥应有作用,防止行情大起大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