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月中旬开始,一些地区部分蔬菜价格出现不降反涨,尤其是以大白菜为代表的叶类菜价格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蔬菜价格的波动是否会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影响,部分蔬菜的涨跌是否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值得我们关注。
在蔬菜市场上,蔬菜价格首先必然受市场供求规律的支配,随行就市上下波动。其次,蔬菜是季节性、周期性较强的产品,其价格变动还会受到经济环境、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3月中旬以来,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逐渐上市,蔬菜价格明显回落。截至5月8日,长期监测的28种蔬菜均价跌至每公斤3.64元,已连续7周下跌,累计跌幅超过17%。如此看来,随着气温升高、供应量增加,蔬菜价格已经出现了季节性回落,而非一些媒体所报道的“蔬菜反季节上涨”。
但是,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近期的菜价高涨呢?对比去年同期的价格,可以看出,今年蔬菜价格的同比涨幅确实较大。4月份28种蔬菜均价每公斤3.75元,同比涨17%。虽经过近期的小幅回落,5月8日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仍然扩大至31%。到底什么原因导致今年菜价同比居高不下?笔者从农业部市场司了解到,与去年相比,今年蔬菜市场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受春节较早影响,蔬菜价格的高点较去年提前十天左右;二是受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寡照和北方初春寒冷的天气影响,蔬菜价格下降时间推迟,下降幅度较去年较小;在价格高点提前到来和下行拐点延后的同时,国内两次上调油价,增加了蔬菜的运输成本,对菜价同比上涨起到了助推作用。
除了菜价整体较去年较高外,近期价格一向“亲民”的白菜、西红柿等蔬菜的价格涨幅较大,也使消费者对菜价格外敏感。在品种繁多的蔬菜市场上,个别品种价格的波动,一方面反映了农产品生产周期规律,蔬菜生长季节供应量小,价格自然就高,而蔬菜大量上市时,价格自然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个别品种的价格波动也同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期部分地区部分菜价上涨幅度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每年清明前后,北方地区气温升高,南方产蔬菜为避免长途运输后不宜储存,而陆续退出北方市场,北运的最后一拨蔬菜一般在四月中旬售罄;而今年北方地区年初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大棚菜生长缓慢,未能及时弥补供应缺口。暂时断茬成为近期部分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去年大白菜、萝卜等蔬菜出现了滞销,去年冬天白菜和萝卜的储存量有所下降,也导致短期内供应不足的情况。同时,受去年市场行情影响,今年的白菜种植面积有明显下降,以重要的白菜生产基地山东青州市东夏镇为例,今年的大白菜种植面积减少了四成,供应量的绝对减少造成了大白菜供不应求。农业部蔬菜分析专家张玉梅指出,随着夏季来临,目前大部分果菜价格都已经步入下行通道,随着蔬菜数量和品种的增多,目前涨幅较高的几类蔬菜,后期将会有一定的价格回落空间。而笔者5月10日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也发现,前一天批发价达到2元/斤的西红柿已降到1.6元/斤,菜商表示,随着供应量大幅提高,菜价还会有所下降。
另外,笔者也发现在批发市场价格为1.6元/斤的西红柿在城内的一些菜市场却卖到了3.5元/斤的价格,价格增长了一倍以上。如此看来,农产品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是平抑菜价的主战场。
为了保障蔬菜供应,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从制定科学合理的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到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再到发展产地直销、农超对接。实践证明,这些举措都是行之有效的。继续把好政策落到实处,通过密切关注农产品价格、科学指导蔬菜种植结构,加强产销对接,尤其是大面积单一蔬菜品种的产销对接工作,是实现蔬菜市场健康运行的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