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菜篮子”让百姓吃上平价菜放心菜。(网络配图)
国家统计局5月11日公布,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4%。1-4月份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7%。分类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20个百分点,仍然扮演物价上涨的“主力军”。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7.8%,影响CPI约0.77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8.2%,影响CPI上涨约0.57个百分点。蔬菜价格对物价上涨的“贡献率”超过猪肉等肉禽制品。
人人都要吃菜,菜价涨落关乎千家万户。监测数据显示,今年3月下旬以来,全国蔬菜价格整体呈下降走势,但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等多种蔬菜价格逆势上涨。与2月20日相比,5月6日的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价格分别上涨80.0%、37.8%、32.1%。而近两年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一些蔬菜价格跳跃式涨落,比如“姜你军”、“豆你玩”、“蒜你狠”、“向前葱”,最近则是大白菜不再是“白菜价”。
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全国猪肉价格持续下降。与1月26日相比,5月8日的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全国日均价降幅均超过17%。而去年5月份正是人们讨论通货膨胀是不是由猪拱出来的时候。
“摁下葫芦起来瓢”,“菜篮子”如何才能稳住?这显然是一篇大文章,它涉及市场运行的无形之手,也关乎宏观调控的有形之手,需要多个部门、多个方面合力完成。
供求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因素。蔬菜和肉类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也由供求关系决定。整体来看,我国蔬菜和肉类生产具有分散和无序的特点。比如,某一类菜菜农种植扎堆了,菜价虽然便宜了,但菜农赔钱了,市民们得到了一时的实惠,面对的却是不知哪一种蔬菜又要被炒成“天价”了。
一段时间内,我们曾经提出过“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周边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要求一些大城市的蔬菜供应“自食其力”已经成为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长距离运输。由于产销地的分离,流通领域存在的层层加价行为令菜价不堪重负。
第三次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人们之所以对这次会议寄予厚望,原因之一就是不论扩内需促消费,还是调结构转方式,都绕不过流通领域这道坎。在当前的条件下,提高流通效能,降低流通成本,已经成为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物价压力、惠及百姓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货币政策的松紧对于控制物价举足轻重。我们看到,央行在今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通胀形势保持高度警惕,这有利于从总体上控制物价涨幅,也有利于控制蔬菜价格的跳跃式波动。央行指出,物价涨幅总体保持回落态势,但并不稳定,对未来物价上行风险也需关注。当前经济增长与物价之间的匹配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物价对需求扩张的反应较之前更为敏感。
蔬菜和肉类生产的质量问题一直深受社会大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如何让百姓吃得放心,有关监管部门始终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马虎。
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具有逆向调节作用,低收入群体对物价上涨更为敏感。因此,管好“菜篮子”,让百姓吃得上平价菜和放心菜,成为当前保障民生的一项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