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东北三省“节水增粮行动”纪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5  浏览次数:81363
内容摘要:面对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突出矛盾,继续保持粮食稳产丰收,必须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为此,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于今年初启动了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计划用四年时间,总投入380亿元,发展3800万亩高效节

  面对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突出矛盾,继续保持粮食稳产丰收,必须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为此,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委,于今年初启动了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计划用四年时间,总投入380亿元,发展38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包括大型机械喷灌和膜下滴灌等,进一步夯实东北地区节水增粮的基础。

  近日,记者随“节水中国行”采访团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项目区,如火如荼的“节水增粮行动”正在十年九旱的三省春耕播种中发挥作用,农民高兴地称其为“给大地安上了自来水”。

  辽宁:加大沟渠改建,促节水增粮

  此次“节水增粮行动”,国家安排辽宁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600万亩,分布于省内12个市的38个县区,今年将完成120万亩。

  省水利厅农水处副处长王久林告诉记者,全省6128万亩耕地中,有60%以上耕地没有灌溉设施,2/3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式。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发展的缓慢,严重制约了粮食的高产、稳产,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对于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灌区,记者看到,当地正积极推行田间节水改造,将土渠改建为水泥渠,大大提高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该灌区是沈阳市最大的电力提水灌区,承担着3个乡镇和2个农场共12万亩水田的灌溉任务。从2008年到2011年,灌区利用中央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沟渠改造,投入5000万元建设斗渠防渗工程118.3公里、农渠防渗工程106公里,将灌区内的土渠改造为防渗的水泥渠,并加强末级渠系建设,解决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减少灌溉水渗漏和蒸发。

  灌区副主任张斌介绍,实施沟渠改建工程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可达0.55以上,亩节约用水200立方米,节电7度。水稻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泡插、补水时间随之缩短,轮灌周期由原来10天缩短到3天,这为水稻高产、丰收提供了保证。

  兴隆台镇中心台村农民佟大爷说:“俺这儿常年干旱,喝水都要节省,以前土渠很费水,浇起水来心疼着呢!现在改成水泥渠,省水老多了,水稻亩产增加50斤,一亩地可以增收140块钱。”

  除了加强沟渠改建力度外,辽宁还大力推行滴灌节水工程,取代大水漫灌。实践证明,滴灌节水可达60%至70%。另外,滴灌浇水的同时还可以施肥,水肥一体,均通过塑料管道上的孔口或滴头将水肥送到作物根部,作物吸收效果好。

  阜新市彰武县水利局同志介绍,搞了滴灌工程后,农民种植的花生每亩增收750元,玉米每亩增收450元,果树每亩增收800元,滴灌节水项目区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

  吉林:科学调配水源,主推膜下滴灌

  跟辽宁不同,吉林根据本省实际,通过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把科学调配水源、主推膜下滴灌作为9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的主攻方向。

  4月25日,记者在松原市,见证了哈达山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开闸放水的壮观场景。该工程是吉林省增产百亿斤商品粮项目中的骨干引水工程。工程直接受益的松原灌区前郭县、乾安县、大安市龙海区3个灌片及12个子灌片耕地共511.2万亩,年可增粮30亿斤左右,项目区内50万农民年人均增收3300元。

  省农水局副局长朱景武介绍:“十二五”期间,该省切实增强农田灌排能力,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大中型灌区和大中型泵站,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万亩以上,在建5大水利项目,可调剂水量60多亿立方米。此次吉林省9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项目,主要分布于省内中西部地区的白城、松原、四平和长春的15个易旱县(市、区)。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运作、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全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施工、统一管护。

  去年吉林省就已经开展膜下滴灌为重点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今年膜下滴灌项目上升为国家层面的“节水增粮行动。”据了解,去年吉林省共建设以膜下滴灌为主要设施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31万亩,其中春季实施的58.36万亩,平均亩增产达到600~800斤,总增产粮食4亿斤,项目区农民增收达到3.5亿元。

  在新成立的哈达山旅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农办主任秦志欣指着1.8米深的机挖沟说,正在铺设的水管是用于膜下滴灌的地下主管道。开发区已经集中3800亩耕地进行农业产业化试点,通过示范和典型引路,吸引带动其他农户加入,促进当地城镇化建设。

  乾安县开通镇红旗村农民刘义文算过一笔账:以玉米为例,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后,每公顷保苗6.5万株,比传统播种情况下增加2万株,由于水肥和温度条件明显改善,玉米成熟度好、品质高、含水量低,平均每公顷产量2.5万斤以上,比传统耕种增产1.2万斤,按每斤玉米0.8元计算,每公顷增收9600元。

  黑龙江:主攻传统旱区,喷灌与滴灌并举

  此次采访,令记者最为振奋的是国家最大的粮仓黑龙江省,按照规划,4年间该省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万亩,居东北四省区之首。计划总投资15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60%、省级财政投入20%、市县两级投入10%、受益农户自筹10%,今年将实施320万亩,建设标准为每亩平均1000元。

  省水利厅宣传中心主任刘刚和农水处副处长肖海波介绍,齐齐哈尔、大庆全部、绥化西部、哈尔滨西部和黑河南部,这些区域保有耕地大约1亿亩左右,占全省耕地50%,但绝大部分是旱田,70%为没有灌溉设施庇护的“天收田”,水土资源不匹配,农业生产几乎年年受到干旱影响。据此,省里将“节水增粮行动”绝大部分建设任务放在这一区域。据估算,1500万亩“节水增粮行动”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后,每年可增产粮食118亿斤,农民增收109亿元,比常规灌溉节水11.37亿立方米。此项行动,对于巩固和提高该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加快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在大庆市让湖区红骥农场1.5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3台覆膜打孔播种机正在种玉米。这种集播种、铺带、打孔、镇压、覆膜五道工序一次完成的播种机,每台2个人操作,一天能种30多亩。41岁的机手张成高兴地告诉记者,实施膜下滴灌技术后,老天不下雨也照样能保墒播种,既节水60%~70%,又增产,从亩产1200斤提高到1900斤左右。

  旱田除推广膜下滴灌节水技术外,发展更多的是大型喷灌和中小型微喷灌。在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县委副书记温和介绍,今年38片10万亩大田玉米装备了中心支轴式大型喷灌节水设备,4年内要发展到52万亩。该县繁荣乡丰年村60岁的农民周学俭与他的一帮老哥们,指着连片成方的田里那一台台大型喷灌节水设备说:“这家伙真好,过去用柴油浇一亩地要20块费用,现在不到2块钱,省老事啦。像今年这么严重的春旱,如果不人工坐水种,苗根本长不出来。安上喷灌就如同给大地安上了自来水,俺们老高兴啦。”在依安县、安达市、肇东市,同样的银白色大型喷灌节水设备,均匀有序地排列在片片黑土地上,在阳光照耀下蔚为壮观。

  截至4月24日,“节水增粮行动”已在省内48个县(市、区)开工建设,已完成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6万亩。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东北三省“节水增粮行动”纪实”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20505/1926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