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晓燕) 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和黑膜马铃薯技术之后,甘肃省农技人员经过多年探索,又成功创新出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技术。2011年,全省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秋播面积突破100万亩。据甘肃省农牧厅调查,目前,全膜覆土穴播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98%,比露地小麦高10个百分点,如后期无大的灾害性天气则稳夺丰收。
农业部赴甘肃春耕生产督导组认为,此项技术能在甘肃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主要得益于几方面因素:
不断探索,突破技术障碍。甘谷县是旱作农业大县,年降雨量仅有400毫米左右,受干旱少雨因素制约,小麦产量一直较低。2000年以来,有农民在封穴的过程中,发现膜上覆土出苗率高,并且地膜应用可以从单茬增至3~4茬。当地农技部门在此基础上认真总结,逐步改进,使这一技术趋于完善。和旱地小麦相比,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40公斤,亩均增产140公斤以上,增产幅度超过70%。
增加投入,突破资金制约。为了推广这一技术,甘肃省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每亩需要地膜6~7公斤,其中省财政补贴1.5公斤、市县配套1.5公斤,农民自筹3~4公斤。2010年秋冬种,省财政拨出专款300万元,推广面积达到30万亩;2011年秋冬种,省财政拨款增至2800万元,推广面积增至100万亩。
创新装备,突破推广瓶颈。定西市通渭县百利农机公司研制成功了穴播覆土机,实现了覆膜、穴播、覆土、施肥、施药一次完成。省农牧厅大力推广0.008毫米地膜,以解决普通地膜覆土后回收难、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