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郑可欢) 今年广东、广西第一年实施早稻集中育秧项目,各级农业部门加强组织,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主体的作用,目前已完成中央补助2500万元及3.125万亩早稻集中育秧任务。
提高了抗灾减灾能力。集中育秧应用覆膜技术增温,统一协调育秧用水,提高了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从而保证了适时育秧、育壮秧。今年,广东、广西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低温阴雨寡照天气,早稻育秧开始时间推迟7~10天,但由于集中育秧面积扩大,育秧结束时间仅推迟3天左右,且集中育秧的秧苗明显好于散户育秧。
促进了良种应用。集中育秧容易实现品种统一,利于推广高产、优质稻种。广西通过集中育秧推动了超级稻种植面积的扩大,预计超级稻面积达到670万亩,比去年增加30多万亩。广东通过集中育秧推动了优质品种的应用,今年全省早稻良种覆盖率达95%。
提升了机插秧水平。广西贵港通过集中育秧,保障了10万亩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广东在40个水稻集中育秧项目县,推广了98条机械化播种育秧线,促进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实施集中育秧项目,向农民提供育秧补助,降低种植成本,提高了秧苗质量,有效解决了农户育秧劳动力紧张、育秧技术水平低、秧苗质量差等问题。广西陆川县温泉镇官田村农民吕清明高兴地说:“集中育秧让我这个七十岁的老头儿种田更省劲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