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4月27日电 在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上海浦东新区,有一片土地依然充满田园气息:温室内整齐的甜椒植株足有一人多高,五颜六色拳头大小的甜椒点缀其间。不远处,红绿相间的樱桃番茄像葡萄一样成行成串,晶莹鲜亮。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番茄自控温室 |
这是记者在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现代农业开发区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看到的情景。副总经理周志疆介绍,园区引进并吸收国外自控温室技术,能自动控制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子。目前,温室内甜椒产量可以达到每立方米15至20公斤,黄瓜产量每立方米在45公斤以上。
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黄瓜自控温室 |
26日至27日,中国农业部首次以都市现代农业为主题,在上海召开都市现代农业现场交流会,来自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的农业部门负责人就如何发展都市农业广泛交流意见。与会代表认为,都市现代农业正在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引擎”。
在普通人眼里,都市与农业似乎并无多大关联。以北京市为例,2010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0.9%,上海的比例更低,仅有0.7%。但就全国来看,城市郊区农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优势农产品生产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一起构成了中国农业的“三大板块”。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36个大城市耕地面积接近全国的1/9,蔬菜产量占全国的1/6。
在中国,大中城市对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但是,农产品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购销,流通链条长,不可控因素多,因此中国政府屡次强调,大中城市要保有一定的生鲜食品自给能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无疑对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都市发展现代农业也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孙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是都市现代农业的生命所在。大城市拥有的科技、资金、人才优势,可以很好地支持农业发展。”
上海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领域处于领跑地位。上海目前依然保有300多万亩耕地,其中水稻面积160万亩,每年超额完成20亿斤的粮食生产任务,自给率达到20%。同时,郊区蔬菜种植面积也在稳定和扩大,蔬菜自给率保持在50%,其中绿叶菜自给率达90%。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相对于其他农区,大多数城市农业基础设施完备,人才资源丰富,科学技术发达,信息传播快捷,财力普遍较强,能够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必要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信息等要素支撑,更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条件,有可能率先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中国今年正式发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这是第一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把“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列为“率先实现区域”。
针对目前中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韩长赋提出,近期农业部门将重点做好稳定粮食生产、抓好“菜篮子”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等五方面工作。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都市农业建设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大幅提升城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