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体现了文化建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是农村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这方面责无旁贷。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4年来,始终把文化建设贯穿于农户小额信贷推广的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诚信、服务、廉政和人本为要义的小额信贷金融文化,对解决农民贷款难、农村信用环境改善难、农村基层干部培养难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通过文化建设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新路。
以加强诚信建设为生命线,培育农户小额信贷诚信文化
金融发展,诚信为本。对农户小额贷款而言,培养农户的守约、践约意识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引导更多金融机构把信贷重心转向农村的重大实践课题。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发展农户小额信贷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民贷款难、农村金融机构放贷难问题之所以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诚信建设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农户小额信贷不需要抵押或担保,主要依据农户的诚信情况发放贷款,因而诚信建设尤为重要。培养诚信文化,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实际上,农民是勤劳淳朴善良的,懂得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只要金融机构信任农民、在放贷过程中不“吃、拿、卡、要”,农民大都会按期偿还贷款。农民对待借贷的传统认知,为培育小额信贷诚信文化提供了良好基础。金融机构应通过法制培训、道德教育、利益引导等措施,大力建设文明守信的小额信贷诚信文化,进一步增强农民信用意识,净化农村信用环境,推动农村诚信文化建设,为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秉持“农民最讲诚信”的工作理念,积极培育小额信贷诚信文化。加强和完善小额信贷的贷前培训与系统宣传,让广大农户认识和理解金融与信用的唇齿相依关系,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诚实守信、利己利他”的社会氛围;开展信用评定和信用公开,使农民理解信用的价值;设计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农民守信,只要农户讲信用,就可得到额度放宽、利率优惠、诚信奖励等优惠政策,并享受贷款贴息政策,使具备良好信用的农户充分享有诚信的收益和便利;着力在信用社内部开展员工诚信自我培育提升工作,引导其以诚信的理念、态度推进农村小额信贷工作,以诚信滋养诚信。这些举措使诚信的种子在广袤的农村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信用文化建设。近年来,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不良率均控制在2%以下。
以提升服务水平为切入点,构建农户小额信贷服务文化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效。金融业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具有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等特性,给金融服务管理带来了挑战。同时,对于农户小额信贷服务工作人员来说,仅懂金融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农业技术。因为小额信贷顺畅贷出、安全返回不是最终目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根本使命是运用金融资源和手段支农、惠农、兴农,着力扶持农村新的科技生产力,探索农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的还可以将小额信贷与农业高新技术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农业高产、高效、高收益。这就要求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创新理念,改变信贷员只管放贷、收贷的传统做法,加大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建设具有“三农”特色的小额信贷服务文化,将小额信贷与农业科技发展有机结合,以保证农民持续增收、贷款按期收回。
为打造优质高效的小额信贷服务文化,海南省农村信用社按照金融业“过程就是产品”的服务属性,强化农村信用社姓“农”的服务本位和服务理念,主动上门服务,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保证农户小额信贷的服务过程优质化;将从事小额信贷的工作人员统称为“小额信贷技术员”,把“给农民放款、教农民技术、帮农民经营、促农民增收、保农民还款”作为主旨和工作方法,与海南省科技部门、海南中华职教社通力合作,聘请“三农”科技专家进行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使小额信贷技术员成为农业科技的行家里手;由小额信贷技术员兼任海南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和中华职教社农民技术培训辅导员,担当起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的重任;在做好小额信贷工作的同时,与市县、乡镇农技服务部门实现有效对接,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变化选择经营项目,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合理决策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强化廉政教育为突破口,培育农户小额信贷廉政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小额贷款户数众多,成本高,风险大;二是一些金融机构信贷工作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存在“吃、拿、卡、要”等违规行为,加重农民贷款负担,从而导致部分借款农民不愿或不想还钱。从大量的实践分析来看,信贷工作人员服务过程中的“吃、拿、卡、要”行为是农户小额贷款不良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实践分析还表明,农村存在很多“关系贷款”,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借其他农民身份证骗贷,贷款到期久拖不还,严重败坏了信贷环境。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是重构两个信心,即金融机构对农民信用的信心和农民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信心;核心是加强金融机构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治理信贷工作人员信贷腐败问题。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大力弘扬和培育廉政文化,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完善廉政工作规程,搭建了农村信用社廉政文化体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加强对小额信贷从业人员的廉洁教育,把廉洁教育与职业道德操守教育结合起来,促使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形成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的良好风尚;把严明纪律、公开办贷、阳光操作、强化监督,严禁“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作为全体从业人员共同遵守的组织规则,从源头上减少不良贷款;把“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抽农民一支烟、不拿农民一分钱”作为小额信贷技术员的行为准则。为使行为准则成为全体小额信贷技术员的自觉行动,一方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在主流媒体公布举报电话,号召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监督,凡举报小额信贷技术员违规行为查证属实的,给予举报人1万元奖励或查实金额10倍的奖励;另一方面,小额信贷技术员实行师傅带徒弟制度,师傅对徒弟的违规行为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每3名小额信贷技术员按7∶2∶1形成鱼咬尾监督审核机制,3人中有1人违规,其他信贷技术员同样受到处罚,使小额信贷技术员之间形成相互监督机制。这些做法形成了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大了违规成本,使腐败行为无处遁形,有力促进了廉政文化建设,有效净化了农村信贷环境。
以人才培育为落脚点,构建农户小额信贷人本文化
现代金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破解农民贷款难题,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关键在人。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会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应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人才成长平台,打造和谐向上的小额信贷人本文化,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扎实、纪律严明的小额信贷从业人员队伍,为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小额信贷过程中,建立了一支500人规模的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通过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和核心管理层队伍建设,对小额信贷技术员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技术教育,促使小额信贷技术员树立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理念。采取传帮带、组织学习、网络化知识管理等形式,着力培养信贷技术员综合业务素质,努力做到一名小额信贷技术员就是一面旗帜。小额信贷技术员扎根农村,给农民贷款、教农民技术、传农民知识,引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与农民共同劳动,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过程中与广大农户建立起深厚的鱼水之情。目前在海南农村,农户把小额信贷技术员看作党和政府的好干部,给予充分的信赖。很多农民称,小额信贷技术员虽不是大学生村官,却类似大学生村官。对此,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给予高度评价:“我很欣赏农村信用社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农村信用社的干部应当优先从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中培养,各级政府招录公务员应当优先从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中选拔,大学生小额信贷技术员应当成为党的优秀基层干部培养的摇篮”。为贯彻落实省委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小额信贷技术员联系农民、服务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海南省委组织部把选派大学生乡官、村官与培养小额信贷技术员队伍有机结合起来,选派了100名优秀小额信贷技术员挂任农村“两委”副职,选派了10名优秀小额信贷技术员挂任副乡(镇)长,促进小额信贷技术员成长,为培养“为民、亲民、爱民”的新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作者分别为天津大学公共资源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