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幸福茶城西湖龙井五大茶产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02  浏览次数:81115
内容摘要:西湖龙井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茶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堪称四绝,西湖龙井茶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个品类,以狮峰为上品,且以明前茶为上乘珍品,为国宴级别之贺礼。茶叶网(www.xfcha.com)带您走进西湖龙井五大茶产地,狮:产地狮峰;

西湖龙井茶位列中国十大名茶,茶叶“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堪称“四绝”,西湖龙井茶有狮峰,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五个品类,以狮峰为上品,且以“明前茶”为上乘珍品,为国宴级别之贺礼。茶叶网(www.xfcha.com)带您走进西湖龙井五大茶产地,“狮”:产地狮峰; “龙”:产地龙井; “云”:产地云栖; “虎”: 产地虎跑; “梅”:产地梅家坞!

 

点击查看原图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狮峰龙井之所以驰名,还要感谢乾隆爷。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学着茶女采茶。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赶回京城,也带回了一把已经干了的杭州狮峰山的茶叶,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尝尝这茶叶的味道,泡上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

 

点击查看原图

 

“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去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就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御茶园、胡公庙、九溪十八涧、十里琅珰、老龙井等景点点缀其中,为茶乡增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幸福茶城重塑了龙井村山涧溪流景观,再现了茶乡农居溯溪而上、择水而居的山地景观风貌,恢复了富有西湖龙井茶乡特色的自然村落风貌。

 

点击查看原图

 

云栖村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闲林镇最边远山村,近邻富阳市,闲富公路穿村而过。,全村茶园500来亩,年产干茶40余吨,有品牌“虎跑春竹”茶和“胡家岭云雾茶”都出自云栖村。灵项溪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潺潺而流,处处都渗透着浓浓的乡村气息。置身这青山绿水的大自然环境中不禁是人心旷神怡,遐想连连真可称得上是个休闲度假的幸福茶城。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云栖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村先后被评为区级生态村、卫生村、生育文化示范村。

 

点击查看原图

 

“龙井茶叶虎跑水”,被誉为西湖双绝,幸福茶城。古往今来,凡是来杭州游历的人们,虎跑泉的茶社无不以能身临其境品尝一下以虎跑甘泉之水冲泡的西湖龙井之茶为快事。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赞美虎跑泉水的诗篇。如苏东坡有:“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偿。”清代诗人黄景仁在《虎跑泉》一诗中有云:“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诗人是根据传说,说虎跑泉水是从南岳衡山由仙童化虎搬运而来,缺水的大慈山忽有清泉涌出,天上人间都为之欢呼赞叹。亦赞扬高僧开山引泉,造福苍生功德。

 

点击查看原图

 

 

梅家坞茶文化特色村落位西湖区西湖梅家坞村,灵大道旁。四周青山环绕,茶山叠嶂;与龙井、狮峰一样,生产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龙井茶叶,赢得了幸福茶城的美誉。作为杭州著名的龙井茶生产基地梅家坞村拥有"不雨山长涧,无云山自阴"的自然山水风光和人文资源。作为杭州一个具有独特性品牌的旅游新亮点,梅家坞茶文化村已挖掘开发了周恩来纪念室、琅珰岭、礼耕堂等三个历史文化景观。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茶树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扑面而来,茶叶的清香沁人心脾。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幸福茶城西湖龙井五大茶产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20402/1866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