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邵“炫困”,引起舆论哗然,不过在现实中,各类“贫困”帽子已成为地方谋求发展的金字招牌
新邵县政府官网在文章《新邵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以“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通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来形容“成功纳入”的不易。
因为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湖南江华县出现了先努力脱贫,又努力戴“贫困”帽的怪现象。
穷帽子?金帽子!
“热烈祝贺新邵县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成为新时期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春节期间,这则落款为“中共新邵县委、新邵人民政府”的LED宣传标语,让人们又一次领略了贫困县的“炫困”。
10年前,与新邵相邻的邵阳县也曾有过类似的“炫困”。当时,为了庆祝成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城放鞭炮,竟致烟花爆竹脱销。
面对“炫困”,舆论哗然,痛斥现行扶贫制度乃至呼吁“取消贫困县”之声不绝。然而,这一切真的是“贫困县”之错吗?
“我们不争,其他地方也会争”
尽管新邵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杨小凌向媒体表示“炫困”是企业自主行为,与县委、县政府无关,但是要想消除公众的疑虑显然很难。
2011年底通过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今后10年,将“把武陵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新邵县被列入国家武陵山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是在2011年11月29日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和新邵县一起进入这个名单的,还有邵阳市的隆回、邵阳、武冈等7个县市。邵阳市所属9个县市中,只有邵东县不在名单中。
这一名单所依据的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规划于2011年10月获得国务院批复。
如果单纯从地理区域看,湖南省内属于武陵山区的,只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常德市所辖区域,这次进入名单的邵阳、娄底部分县市,并不在武陵山区范围内。
在2010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湖南省委员会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曾专门提出建议“将邵阳市整体纳入(武陵山)协作区范畴”。该报告指出,国家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所制定的规划初稿中,并未纳入邵阳县、新邵县、邵东县。
娄底某县的一位县委常委,也向南方周末记者坦承,他所在的县,起初并不在武陵山片区名单之中。在一次县委常委会上,有人提出要争取进入这个名单,他还十分惊讶,“从地理位置上说,我们显然不在这个山区。”
不过常委会的最终结论是,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争取,“我们不争,其他地方也会争,到那时就落后被动了”。该县扶贫办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通过在 北京和省里的同乡、老领导四处做工作,甚至拿着地图说“雪峰山也是武陵山的余脉,最起码也是‘边缘区’”,终于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
成为“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意味着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和“国家级贫困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是同一个概念。邵阳市扶贫办主任覃勋宏介绍说,未来10年,国家将会在贫困地区对交通、水利、卫生、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进行大力扶持。
例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将享受到中央财政发放的中餐生活补助费,每人每天补助3元。仅这笔费用,邵阳市八县市每年将得到国家1.6亿多元补助。另 外,具有武陵山扶贫重点县资质的县市,每个县每年国家至少下拨5.6亿元资金用于扶贫开发,8个县市每年就能得到40多亿元扶贫资金。
“贫困”的利益
邵阳市共辖有一市、八县、三区,除列入名单的八县市外,其他“一县三区”也都已被湖南省明确比照执行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政策。至此,邵阳辖下已有9个革命老区县、6个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县、3个国家级贫困县、5个省级贫困县。
身在富裕地区的人们,永远不会想到一个“贫困县”的帽子,对那里意味着什么。
新邵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新邵县有近400个行政村人均纯收入在900元以下,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符合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杠杠”,但在与邵阳县的竞争中却败下阵来。2002年1月,新邵县成为湖南省第一批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新邵县委的一份文件称,在成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之后,到2007年底,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102.1万元,其中中央和省、市投入2843.4万元。县里运用这些资金,大大改善了贫困人口的生存条件和贫困村的生产条件。#p#分页标题#e#
和直接的扶贫资金、贷款比,地方政府更看重各种优惠政策。扶贫资金不仅要专款专用,还要经过复杂繁琐的申报程序。而地区性的优惠政策则意味着对投资的吸引力,意味着“放水养鱼”。
新邵县政府网站的信息显示,目前新邵县已享有比照国家西部开发政策县、国家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县、革命老区县等10顶国家和 省政策扶持帽子。依托这些政策优势,新邵县在项目争取、转移支付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十一五”期间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10.67亿元,年均增长 27.6%。
2010年7月,湖南会同县隆重举行革命老区认定仪式,该县县长说:“被认定为革命老区后,我县除了可以享受扶持革命老区发展资金外,还将在转移支付资金安排、项目申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2001年起,中央财政单独设立了老区转移支付项目,资金规模达到了二十多个亿;国务院于2006年提出中部六省的革命老区县可享受比照西部大开 发的政策;中央各部委也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建设项目,如农业部计划从2007年起的五年时间内,投资18亿元支持老区县的农业建设。在省一级,也会有政策、 资金、项目的重点支持。
2010年,湖南省桃源县被批准为“革命老区县”,很快就尝到了老区政策的实惠。他们获得了比照西部开发政策扶持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仅此一项,全县可多获得6400多万元的政策性资金补助。
被“异化”的“贫困”
一位邵阳县人大代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2年,邵阳县成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当时邵阳所有单位均被要求放爆竹庆祝,全县烟花爆竹全都售罄,连邻县的烟花爆竹都被抢购。县政府为放烟花,耗资近50万元。
为了向客商证明投资环境优良,邵阳县在宣传材料中特意强调,来邵阳投资的企业,“不但可以享受革命老根据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西部大开发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能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优惠政策和县财政纳税奖励政策、行政性收费减免政策。”
邵阳县扶贫办在2010年的一篇文章中,将贫困县的称号称为“金帽子”,唯恐失去,并且,“请求继续将我县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县范围”,并称这是“百万邵阳人民的强烈愿望,更是10万贫困群众的现实所需”。
不过,在经过9年扶贫开发之后,这个县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2009年,县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全省人均水平的28.5%和48.8%,160个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
在一份招商宣传资料中,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自豪地宣称,江华政策优势明显,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革命老区县、湘西地区开发县和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县,是国家各类政策扶持的重点区域。
正是因为这些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江华县出现了先努力脱贫,又努力戴“贫困”帽的怪现象。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上世纪80年代确定的国家贫困县。据媒体报道,到1991年,该县仍然有数十个乡寨不通电、不通路,甚至连基本温饱问题都没有解 决,但1991至1996年间担任县委书记的周永亮却为“政绩”,吹嘘称江华的人均收入每年都是以500元的速度增长,1994年江华瑶族自治县国家级贫 困县帽子被摘掉。正是凭着这些“能力”和“政绩”,周永亮于1996年官至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后因腐败“落马”。
一位当地干部调侃说,周永亮调走后,他的继任者经过6年“艰苦奋斗”,终于在2002年又让江华县重新戴上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他认为,“如果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一直得到国家的资助,发展要快得多。”
或许正因此,在“庆祝新邵进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事件后,一位名网友在猫扑发帖说,“当我看着网民朋友笑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时候,亲爱的朋友,你伤到的,不只是我一个新邵人的心啊!”
“标准”与“争取”
如果依照最初“贫困县”的定义,获得“贫困县”的称号似乎并不用争取。
1986年,中央政府第一次确定了国定贫困县标准:1985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元的县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元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对民主革命时期作出过重大贡献,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的老区县,给予重点照顾,放宽到年人均纯收入300元。
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时,中央政府重新调整了国定贫困县的标准。以县为单位,凡是1992年年人均纯收入低于400元的县全部纳入国家贫困县扶持范围。
依照这样的“杠杠”,统计数据几乎是唯一的标准。#p#分页标题#e#
1994年8月,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给李鹏总理和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写信,请求为湖南增加5个国定贫困县。但国务 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认为,国定贫困县数额已向国内外公布,不宜变动,考虑到其中三个县有实际困难,经国务院有关领导批准,作为一个特殊问题,从1995年 起,将1994年新增的以工代赈资金向这三个县延伸。而另外两县仍由湖南省重点扶持。
但从《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开始,国定贫困县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代后,认定标准变得十分复杂,加上实行“省 负总责”的原则,“国家扶贫重点县”的认定改为“由各省人民政府确定具体县,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各地由此有了“争取”的空间。
《邵阳日报》的一篇报道称,为将该市8个县市一举申报国家武陵山集中连片扶贫攻坚重点县,2010年初,市县党政领导成立领导小组,积极制作申报材 料和宣传光盘,修改规划方案提交上级部门。同时,市扶贫办、市发改委等部门“走上去,请下来”,一边多次跑省进京,向上级部门汇报邵阳进入武陵山片区的客 观理由和迫切需求,一边邀请中央和省部办委专家到贫困地区实地走访。
发动同乡,已成为各地跑项目、争政策的主要策略之一。在《邵阳年鉴》所记载的领导到访、视察记录以及邵阳市和所属各县市接待办的接待台账上,每年来访的老乡、领导络绎不绝,在北京、长沙举办的同乡联谊活动十分频繁。
新邵县政府官方网站曾发表文章《新邵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历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通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来形容这次“成功纳入”的不易。
2011年7月1日,新邵县委书记伍备战在讲话中提到了“申报的艰辛”:“这几年,为了争取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武陵山经济协作区 这两大政策,我们不图个人升迁,只想百姓实惠,特意压低了一些经济指标,并且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衔接协调工作,可以说是受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
其实,对于这些贫困县来说,获得称号、戴上“帽子”,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只意味着取得了政策支持的资格。对于“帽子”背后具体的项目资金,还需要县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来申报。
为了争取各种项目,各地可谓无所不用其极。数年前,为争取沪昆高铁过境,娄底、邵阳两地曾展开激烈交锋。邵阳通过省里的邵阳籍领导获得时任铁道部长 刘志军的支持,邵阳网友亦展开万人“保路行动”;而娄底则成立“护路联盟”,发起十万人签名,娄底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处出动,向省里陈情,个别退休老 干部则声言若“护路”失败将“卧轨”。
湖南省桃源县老区办对此深有感悟。在获得“革命老区县”称号后,该办在一份文件中说,“优惠政策和扶持项目不是大锅饭、人人有份,而是有限的资源、 激烈的竞争,必须抢前争先,先人一步。”作为新获批的老区县,“名气不如别人大,套路不如别人熟”,要想争得更多的优惠政策,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各职能 部门要抓紧与上级衔接沟通,找准关键部门,打通关键环节,有项目的争项目,没项目的挂上号。
邵阳市为了争取市区上沪昆高铁邵阳北站高速公路项目,从2009年下半年起,市委书记童名谦等党政领导,亲自到省里向主要领导汇报争取。最终,“省厅和高管局领导为我市争取项目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将需两年完成前期工作方可开工的项目,压缩到半年完成并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