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称,太古地产为成都大慈寺片区综合性项目援资2.3亿美元,同时获得合作方远洋地产的50%股权作为抵押。业内人士推测从与远洋地产联手拿地到抵押股权获取资金援助,太古地产抄底成都意图明显。
除了太古之外,包括和黄在内的多家港资企业近期也表现出了加大投资成都的迹象。有消息人士透露,李嘉诚备用了计划额度约400亿元人民币“抄底成都
”,天府新区可能是其投资方案中考虑的首个地区。与港资房企加大投资、“疯狂抄底”的举措相对,万科、保利等内地龙头房企则相继宣布减缓拿地。而业内专家认为,包括成都在内,内地各城市受楼市调控的影响,导致楼市低迷的信号传导至上游土地市场,造成其持续不景气,放眼来年,房企“谨慎”拿地仍将是土地市场的主旋律。
“港资房企抄底成都”是眼光独到,出手不凡,还是好高骛远,自陷熊市?由此引发了成都业界广泛热议。
港资房企“抄底成都”
随着楼市调控持续深入,商品房市场趋冷,寒流进一步传导至上游土地市场,并导致其低迷不振。分析人士指出,2012年全国楼市继续下行的可能性很大,而土地市场受其影响,来年仍难扭转冷清困局。对此,保利、万科、恒大等全国一线房企早有预判,相继宣布减缓拿地,土地市场频现土地出让流拍或底价成交的新闻。
但近两个月,一股新的力量正在逆势而进——和记黄埔、太古地产等资金雄厚的港资房企近期纷纷采取行动,抄底拿地。作为西部门户,肩负中国经济重心西移重担的成都,自然成为港资房企重点“照顾”的对像。
12月15日,远洋地方发布公告称,与太古地产订立无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
公告显示,太古地产同意拨付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若干地块的全数未付地价余额及相关税项,该地块由远洋地产及太古地产合营公司旗下附属成都干豪置业持有;太古地产就成都干豪的营运资金的某些需求,以透过向合营公司提供股东贷款方式出资约2.3亿美元。
而远洋地产将手上所持的成都项目50%股权抵押给太古地产,以换取太古地产代为出资2.3亿美元,用以支付成都项目剩余的土地款及项目运营所需。
此外,据公告显示,远洋地产同时与太古地产签订了回购协议,承诺一年之内可回购质押的50%项目股权。
从联手拿地到抵押股权获取资金援助,远洋与太古获得成都项目已将近一年时间。
2010年12月31日下午,太古地产发布消息称,联合远洋地产以人民币20.0288亿元成功摘得成都一宗商住地块。
根据太古地产当时提供的新闻稿显示,该地块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大慈寺片区、东大街9号,占地面积70779平方米,计划发展为综合性项目,将设有一个高档购物中心、拥有逾一百间客房的精品酒店、服务公寓及一座写字楼。
据本网实地调查后了解,该项目售楼处紧闭,透过玻璃幕墙可见其正处于内装修阶段,而新换上的项目广告中,开发商已从远洋地产一家变为远洋地产、太古地产两家。另据本网了解,太古地产在大慈寺片区的另一项目已有工程人员进驻,不久前已进入施工阶段。
除了太古之外,包括和黄在内的多家港资企业近期也表现出了加大投资成都的迹象。
和记黄埔28亿拿地佛山、大连后,又将目光转向城都。近日,有成都媒体引述资本市场一投行人士的话称,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正加速调研成都地产市场,稍后便传出其将投资400亿在成都抄底,还有可能收购成都本土房企置信的消息。
目前,成都置信已否认会被收购,而和记黄埔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上述人士透露,李嘉诚备用了计划额度约400亿元人民币,天府新区可能是其投资方案中考虑的首个地区,且不排除可能收购置信等本土地产公司。
对于此次和记黄埔400亿元投资成都的消息,得到了成都业内人士的证实。该人士对媒体表示,李嘉诚正准备在成都抄底,具体是购买土地还是收购本地公司则尚未明确,但其也表示,未听闻有和记黄埔要收购置信的计划。
而置信总经理助理胡钰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尚未收到任何关于和记黄埔收购置信的消息。
年末“抄底”开发商各有打算
近期,包括成都在内,全国土地出让放量激增。据本网不完全统计,截至昨日,12月份成都市出让土地总面积接近5000亩,土地成交相当可观,部分地宗更是溢价成交,一扫早前流拍、底价成交颓势。“成都土地市场年末抄底”流言甚嚣尘上,而“港资房企抄底成都”更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将年末“抄底”之说愈演愈烈。
不难发现,本轮港企“抄底”内地楼市,其所偏爱的全部是如成都、重庆这类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消费能力较高,且具有旅游等稀缺资源的二线城市。与之相对,内地大型房企则放慢了拿地节奏,具体到成都土地市场则表现为近期成交地块多数面积偏小,同时这些地块也多被一些拥有流动资金且兼具其它实业的中小房企所购得。#p#分页标题#e#
对于这一趋势,部分专家认为二线城市楼市正则处在一个亟需完善的过程中。港企正是看到了这一现状,才会蜂拥而至。
世家机构品牌总监吴思竹认为:如果土地真正可以抄底的时候,所有开发商都会去抢囤土地。目前有报道李嘉诚开始抄底内地的土地,但以万科为首的内地品牌开发企业却宣布了“冬季模式”,说明逆市环境下马太效应会更明显,内地品牌开发商的市场份额在增大,他们同样有钱去囤土地、并购中小房企。
“至于港资企业和内地品牌开发商的拿地举措为何会大相径庭?这个应该是源于双方对市场的判断不同。”吴思竹同时表示。
而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陈云峰则认为:内地开发商的市场敏感度较之港资房企要弱;在运营能力上,内地开发商在商业地产方面经验不足。受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内地房企的现金流日益紧张,更使得他们的投入和发展上受到极大限制。
本网问及当前是否是开发商抄底拿地的时机,四川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研究员杨杰的回答是:“如今住宅市场持续低迷,开发商资金链紧缩,纷纷‘存粮过冬’,相信大部分开发商会选择谨慎拿地,快速清货,以便留足资金,为未来市场做好准备,但不排除有极个别有实力的开发商会选择抄底。”
对此,吴思竹也持相似意见:目前土地价格下降,一些资金相对充裕,且对后市的走势比较乐观的房企,不管他们是有政府背景的,还是港资的,自然会趁机出手。而那些有钱却仍然对土地市场持观望态度的,只能说明他们认为现在还不是最好的时机而已。(赵牧野 杜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