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村委会 » 合作资讯 » 正文

食品安全 严打之余还需严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2-15  浏览次数:8805
内容摘要:正所谓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3个月以来,全国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涉及28个省份。引人瞩目的是,在此次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销售3个环节,有两家销售正规食用油资质的企业竟然也参与其中为什么在有关监管部门的严抓严管之下,食品安

  正所谓“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3个月以来,全国摧毁60个地沟油犯罪网络,涉及28个省份。引人瞩目的是,在此次打击“地沟油”行动中,在粗加工、精加工和销售3个环节,有两家销售正规食用油资质的企业竟然也参与其中为什么在有关监管部门的严抓严管之下,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提起地沟油的产销,人们一下子联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不正规的小作坊、黑作坊,如今堂堂的正规企业居然也干起了这个肮脏勾当,真让人大跌眼镜。据际通宝(http://www.gtobal.com)消息,这两个粮油铺子开在同一条街上,中间隔着8个门面店,一边的油罐存着食用油,一边的油罐存着地沟油。只要打开阀门,依靠秘密深埋在地下的一根特殊管道,两种油就会按照事先设置好的比例勾兑在一起,变成我们吃的油。

  原本从卑微的地沟里走出,并长期游离于正规售卖渠道之外的地沟油,只能通过地下交易,现在却堂而皇之登堂入室,这是怎样的魅力可以让正规油企拜倒在其石榴裙下。

  际通宝记者发现,一些正规油企生产加工地沟油得到惩罚的可能性不仅低,反而可能获得巨大的现实经济利益。如收购每公斤“毛油”不过7毛钱,但经过加工改造之后却被当作每公斤9.2元的正品油卖,毛利率高达1300%。但按照正常程序和渠道生产正规油脂,其利润率却难以超过10%。

  另外,餐厨垃圾这第一个环节的回收与监管缺位,也使一些黑心人以“几乎不要钱”的价格大肆收购。回收之后也便如鱼入大海,在很难发现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炼出地沟油来,经过一番漂白后更是难以辨其真伪。此后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最终给地沟油以科学的利用出口。

  尽管从摧毁地沟油犯罪网络的数量来看,全国范围内打击“地沟油”行动可以说成绩斐然。但事实上,每年的地沟油产量更为斐然。用全国每年食用油使用减去每年国内食用油产量和进口量发现,两者差值可能就是地沟油的使用量,而2009年的这个差值是400万-500万吨。有专家认为,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为200万-300万吨,这还是比较保守的数字。

  现实其实是最残酷的,让企业自觉遵守良心道德是最靠不住的,光靠消费者的“火眼金睛”也不行。这次在为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行为拍掌称快之时,在一些正规企业“下水”直接参与地沟油生产而痛心之下,也带来了对地沟油现象的更多思索。

  “要治理‘地沟油’,关键还在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真正到位。”际通宝记者以为,“要从监管入手,厘清政府监管责任,从机制上确保食品安全生产,在加大对不法商贩打击力度的同时,对不法分子予以严惩。只有让地沟油制售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价,‘劣油驱逐良油’的怪相才不会堂皇上演。”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食品安全 严打之余还需严惩”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1215/1744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