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小果树苗安全过冬?”冒着初冬微寒,一大早赛罕区西把栅乡东古楼村村民程志忠就带着这一问题,来到村里的综合科技信息服务站请教该站的管理人员帮助查询。笔者了解到,这种以村科技信息服务站为载体的科技信息化服务模式,正在赛罕区逐步推广。
去年程志忠种了12亩小果树苗,今年又嫁接了“123”、黄太平果树苗。眼看就入冬了,程志平最担心的是小树苗安全过冬问题。正好村里的综合科技服务站这几天开始运营,于是找到了服务站。管理人员通过查询告知程志忠要适时灌冻水。就是说在土壤上冻前,把苗床步道或垄沟用犁开沟或人工挖沟,随之顺沟浇一次封冻水,要灌足灌透。因为此时土壤刚开始上冻,有助于土壤保温,保持水分充足,满足果树苗越冬期间的水分消耗。看到这里,程志忠激动地说:“好啊,我要的就是这些内容,我回去就准备灌冻水并采取根颈培土、设置防寒障、苗干涂白等措施。”
2008年以来,赛罕区科技局把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在新农村建设重点乡(镇)、村、龙头企业合作组织选择了20个带动性强的示范点建立卫星接收站,并配备20个培训教室的附属设备(电脑、电视机),制订了赛罕区农村远程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区建设,先后在东把栅村、舍必崖村等34个村和15个合作社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并结合村委会联盟网建设,为其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网站。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村民和合作社社员参加电脑操作技能培训。同时科技局相继在安装设备的村委会安排专人作为科技信息员,一方面负责设备的维护和科技信息的搜集、上传、下载,同时利用卫星接收的课件组织村民开展科技培训。今年上半年又在东古楼信息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开展了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即为村民开展了打印、复印材料、上网查询发邮件、网上视频、网上交易、手机上号、装配和维护家用电器、培训电脑操作等项业务。东古楼村的信息服务管理员李连生介绍说:“从今年8月建起综合信息服务站以来,服务站成为村民增长知识、咨询致富信息的好去处。服务站切实起到了为村民解决生产技术上的疑难问题,是农民开阔眼界,获取增产增收信息的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