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村网电子商务模式推动茶叶走向现代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10-23  浏览次数:8932
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乡,茶叶也是我国的国饮,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茶叶的产量、茶园的种植面积还是茶农的数量,我国都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乡,茶叶也是我国的“国饮”,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无论是茶叶的产量、茶园的种植面积还是茶农的数量,我国都居世界第一位。

我国有众多名茶,但名茶并不等于名牌,茶业强势品牌的缺失已成为我国茶行业发展的障碍。关键是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尽快形成中国茶业的名茶、名乡、名牌完整的品牌系列。 “提到茶叶品牌,很多人自然想到龙井、碧螺春,它们确实代表了原产地的牌子,可实际上它们代表的只是一种炒制工艺,大凡炒制成扁平状的绿茶都叫龙井,四川现在也产龙井。”

茶叶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先放开的农产品,茶叶市场发育也比较健全,那为什么至今没有出现茶叶界的蒙牛、五粮液呢?农村网(www.nongcun5.com)首席运营官晓龙指出,茶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且国内茶叶资源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即使同一种类的茶,采摘时令、产地、气候变化以及炒制工艺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特质,这就造成了很多茶叶产品的不可替代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现阶段,整合行业资源,可能比品牌打造更为重要。

茶商迫切要求提供信息、物流、结算、配送、仓储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这些都需要新的市场功能来完成。诚信经商与茶商利益最大化之间也存在矛盾。茶叶质量由色、香、味、形等多种因素决定。产品样品价格你可能满意,但实际上到手的茶叶与样品有差距。为了争得顾客,茶商采取了多种方式销售,如代销。对茶商来说,他对采购商是代销,供应商对他来说也是代销。三角债维护着产、供、销经营链。从一般意义上讲,茶商没有不愿讲“诚信”的,为了生存,“诚信经营”实际上越来越难。

首先,建立龙头市场。我国现存的茶叶批发市场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息不能多向度传播,货物不能多向度互流,市场资源不能互补,实际上是各自为政的小农市场体系。我国茶叶发展客观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一体化的市场体系,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产品、市场资源的互补与共享。这个市场就是中央市场,是全国茶业市场的龙头。幸福茶城网(www.xfcha.com)要加快创新市场功能,推动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功能的相对分工,实现全国茶业市场的一体化。

顺应全球茶业重心正在向产茶国转移、中国茶业产品资源优势的特点,加快实现全球化战略。第一,明确宗旨。以促进全球茶业一体化,服务中国茶业全球化为市场建设宗旨。第二,明确定位。为全球茶商从事交易活动服务。第三,搭建交易平台。第四,建立全球茶商经营通道和服务机构。

建立全球茶业交易机构,实现市场功能的交易化。重点是推行交易柜台化,产品代理制。建立上市产品、企业及相关信息在交易市场的公示制度,围绕交易活动实现信息流、物流及服务体系的统一。通过产品交易,实现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推动产品生产的规模化。茶业交易市场的建立将彻底改变传统的自产自销为主体、市场准入以门面租赁为基础、市场主体的利益与茶商利益分离的传统体制,实现交易主体自由市场交易,建立产品、信息开放的市场化的市场机制,最终实现交易效益的最大化。

发挥NongCun5的茶叶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服务中心、采购中心、推广中心、物流中心的作用。实现由服务批发商到服务交易商的转变;由零售点到代理点的转变;由一般地位到龙头地位的转变;由区域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转变;由批发市场建设房产商向茶业服务商转变;由门面家庭小农式向柜台交易代理式转变;由单一看样定货向交易方式、交易手续的现代化转变。实现现场物理交易与网上交易的结合;区域市场交易与远程交易的结合;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结合;现货交易与拍卖、信用交易结合;现货交易与综合采购结合。

如今的茶叶早已走出了单纯农作物的范畴,已经形成一个横贯一、二、三产业的庞大产业链。茶叶景区旅游、茶文化交流以及各种以茶为主题的博览会、文化节等,都将成为未来茶业发展的新亮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村网电子商务模式推动茶叶走向现代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1023/158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