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农技推广总站,近3年来招收了6名年轻大学毕业生,植保科的病虫测报员骆文婷就是其中一位。昨天下午,记者跟随她一起到田头查病虫情况。
骆文婷毕业于海南大学环境植物保护系,今年27岁,戴着一副深度眼镜。这次下田头,与她同行的还有一位叫金亮的测报员,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植保系。
下午2时10分,记者和他们一样,各骑一辆电瓶车从县农技推广总站出发,目的地是8公里之外的福全镇兴联村。从投醪河到解放南路,再由环城西路到偏门直街,一直沿胜利西路,穿越柯岩街道海山村,近50分钟后,我们到达福全镇兴联村。
在蔬菜地里,骆文婷和金亮细心检查性诱剂罐子,清点瓶子里的斜纹夜蛾等害虫数。“这里有3只。”“这里有100多只。”两人不断交流着数据。观测完蔬菜病虫害,他们又马不停蹄来到晚稻田里,发现没有害虫后,又随机对路边的蔬菜田病虫进行抽查。在一片毛豆田里,骆文婷纤细的手指翻转一片片毛豆叶,见到一条黑色的毛毛虫。“这里有斜纹夜蛾幼虫。”看上去很斯文的姑娘,一点不见胆怯之色。在她的指点下,记者还认识了猿叶甲、黄曲条条甲等不同的害虫。
检查完蔬菜地,两人又来到地处柯岩街道澄湾村的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预警与检测绍兴区域站。此时秋风吹起,带有丝丝凉意,骆文婷穿上了红色防风衣。
田头观测全部结束时,时间是下午4时30分。“今天的天气最适宜外出了。”骆文婷告诉记者,从今年2月份,她一般每周就下田2至3次,病虫害较严重时期几乎天天外出,至今田头观测次数达到60次左右,而且风雨无阻。
“这样的露天作业觉得辛苦吗?”记者问。骆文婷摇摇头:“我本来就是学这个专业,而且自己喜欢这项工作。”她还告诉记者:“我听‘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过,不下田头的博士生他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