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讯 17日7时起,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村部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村委会主任黄国金边接听电话边记录,忙得不亦乐乎。老黄说:“几乎都是预订龙眼的电话,有的提前一天,有的提前两三天,最早的一个月前就预订了。”
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是“贡品”。然而,20多年前,这一“千年贡果”因让其“自生自灭”,品质大不如前而乏人问津。
2008年,青山村成立了龙眼协会。他们做了3件事:技术把关、打造品牌、统一销售。此后,青山龙眼身价一路飙升,如今1公斤卖到了30元。
黄发钳是青山村一位普通农民,种植了20亩、600多棵龙眼树。17日上午,他带着记者来到他的龙眼林,正值青山龙眼成熟的季节,一棵棵龙眼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他刚接到村里的龙眼协会的通知,又来了个500公斤的订单,他得赶紧招呼工人采摘。
“核小、质脆、单果大、味香。”黄发钳带着记者在果园里一边转悠,一边介绍说,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赫赫有名,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当年,朱熹女婿黄勉斋曾将它敬献给宋光宗,宋光宗尝后赞不绝口,钦定为贡品,并特赐“黄龙”匾额。
“您这龙眼怎么卖啊?”黄发钳正与记者聊着,果园边停下一辆私家车,来自福州的4位游客看中了一棵粒粒饱满的龙眼树。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游客以1000元包下了这棵树的龙眼,迫不及待地体验起了田园采摘乐趣。
“我们的龙眼不愁卖。”黄发钳说,青山村的龙眼大部分还在树上就被预订走了,很多城里人专程开车到青山村采摘。今年,黄发钳的600多棵龙眼树估计能采摘龙眼3000多公斤,能收入近10万元。
“早些年3斤龙眼卖5块还没人要。”青山村村委会主任黄国金种了几十年龙眼,对青山龙眼的变迁了如指掌。他说,改革开放前,由于村民经济困难,很多龙眼树被砍掉拿去换粮食和海产品。全村龙眼树一度仅剩1700多棵。后来,村里鼓励大家重新种植龙眼树,并于2008年由村干部牵头,成立了龙眼协会,每个种植户都是协会会员。
“过去,龙眼爱怎么长怎么长,果小,虫多。”黄国金说,协会成立后,第一件事就是统一采购低毒农药,统一除虫,此后龙眼的产量和质量都提升了。协会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打造品牌,2008年,协会将“青山龙眼”注册成了商标,并于2009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第三件事就是统一销售,村里专门订制了包装盒,对青山龙眼进行统一包装,擦亮品牌。现在,经过品牌包装的青山龙眼身价猛涨,每公斤卖到30元。
站在董奉山腰,眺望青山村,万亩龙眼树郁郁葱葱。黄国金自豪地说,全村单销售龙眼一项就创收700多万元。但是,青山人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正在建设龙眼采摘园,建立50多亩规范化试验基地,集采摘、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让青山龙眼这一“千年贡果”为村民创造出更多效益,也为各地游客带来更多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