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省天水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9-09  浏览次数:81755
内容摘要:甘肃省天水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综述

  宽阔通畅的柏油马路,阡陌纵横的林路渠网,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干净漂亮的农家院落,整齐划一的乡间房舍,处处荡漾着现代化新农村的和谐文明之风,这就是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带给全市广大农村的新变化。

  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大力推进“一线七片”示范片带建设,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示范,多模式推进,多产业支撑,多渠道筹资,多部门帮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秦州区太京镇窝驼村、麦积区伯阳镇曹石村被表彰为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试点村,有16个村被表彰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有85个村命名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市委、市政府把资金整合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实施好试点的重要保证,建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考核机制、参与机制、激励机制和帮建机制,充分放大财政投入的“四两拨千斤”效应,采取“实物补贴、以奖代补”形式,实行“先干先补、大干大补、不干不补”的激励办法,着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市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市级财政共安排约3000万元,重点解决“十一五”及新一轮示范村规划编制、巷道硬化、给排水设施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各县区也安排了配套资金,并积极整合项目和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仅“十一五”期间,市级示范村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10562.1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5415.75万元,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一事一议”、扶贫、水利、交通、沼气、教育、卫生、灾后重建、危旧房改造等项目资金37493.25万元。特别是大多数示范村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带动农民群众积极筹资筹劳,累计筹资67653.16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示范村新农村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动“抓点示范、串点连线、扩线成面、片带推进”,我市坚持点上示范与片带推进相结合,使示范区域由相对分散的点扩展为较为集中的片带,大力开展村庄整治,推动了以巷道硬化、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和田间道路硬化“三硬化”为主的新农村试点建设,道路硬化成了示范村、示范片带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大亮点,也成了最受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几年来,市级示范村共硬(砂)化田间道路达215.65公里,拓宽、整修、沙化农路559.1公里,示范村主巷道全部硬化,支巷道大部分硬化,村组道路实现砂化,共完成巷道硬化351.311公里,兴修梯田48891亩,完成各类水利灌溉工程70处,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4处,维修河堤(坝)47处,农村沼气6826眼,100%农户吃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或窖水,60%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液化气、天然气、电磁炉)、太阳能等清洁新能源,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电话用户达到90%以上。示范村建设与危房改造、设施配套、硬化绿化、门面美化、“两区分离”(生活区与畜牧养殖区)“五结合”,建成了档次高、功能完善的村民综合服务中心或休闲广场,并实施了村庄亮化工程。有近60%的示范村坚持“小村并大村,建设中心村,设施全配套”的做法,对旧宅基地进行土地置换,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大力推进新农宅建设,率先建起了整洁一新的新型住宅小区,引导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提升了新农村建设的档次和品味。利用灾后重建、易地搬迁或或自筹自建方式,全市有294个村建设了新村,涉及农户21771户,利用危旧房改造项目改造了42056户农村危旧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结束了部分村庄“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马路到村头、土路到炕头”的尴尬历史。在天定高速沿线天水过境段,选择了17个村作为村庄整治的市级重点村,其余村由相关县区通过整合环境整治、危旧房改造等项目加以整治,坚持点线面结合、改拆建结合、渠路林结合“三结合”的方法,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五化”并举,统一模式、统一格调、统一建设,着力打造天定高速沿线百公里新农村示范长廊。同时,紧紧抓住我省被列为国家农村环境整治示范省的机遇,在“三沿”地带选择115个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又将78村列入危旧房改造项目,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在试点示范过程中,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指导,结合地域特色、人文环境和发展基础,积极推进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同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产业支撑型、循环经济型、生态旅游型、城郊互动型、劳务带动型、整体推进型六种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发挥出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麦积区曹石村、李家湾村、包家沟村带动城郊南山发展优质花牛苹果,基地规模达到12.39万亩;下曲村、东山村、胡大村带动渭北山区和三新阳片建成鲜食葡萄基地  1.8万亩;花牛镇花牛村、赵崖村、曹埂村、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团庄村带动城郊20多个村建成各类专业市场10余处。甘谷县磐安镇燕家村的“燕家韭菜”基地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辐射带动了周边3乡镇30多个村,“燕家韭菜”已成为该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六峰镇中州村蒜苗(大蒜)复种大白菜(地膜洋芋)、蒜苗套种线辣椒(玉米)的种植模式,被许多适宜川区村群众引进推广。清水县宋川村、单魏村、瓦寨村、吊坪村等积极发展苹果产业,辐射带动周边6乡镇建成了全县最大的苹果基地,面积达16.5万亩。示范村的巷道硬化极大影响并推动了其他村的村庄道路建设,清水县示范村村庄整治带动全县16611户农户建成新宅,22%的农户搬进新村。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省天水市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综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909/14649.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新农村 巷道 村庄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