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围绕服务大米龙头加工企业,创新推广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和企业合作,在提振优质稻产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技人员+农民”的路子,为农技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现简介如下,供各地参考。
一是成功地探索了全程社会化订单生产服务模式。农技推广中心传统上只承担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生产技术指导,实用技术培训等工作。灵武市农技中心转换传统科技服务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程社会化订单生产服务”,推行“企业+基地+农技人员+农民”模式,既:技术人员负责联系签订定单合同、向农户推荐与企业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全程技术指导、督促农民适时收获等;农民负责区域种植、分品种收储等;企业负责按时收购、兑现优质优价、向技术人员兑现技术服务费等。通过签定“双向合同”:技术人员与农民签定技术承包合同,解决农民在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企业与农民签定优质稻收购合同,使企业与农户之间结成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农技推广部门充当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红娘”,农技人员有了用武之地,企业、农户与农技人员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今年全市共有41名农技人员参与兴唐、昊王等大米加工企业签订优质水稻订单10万亩,企业承诺对达到收购标准并签订订单的优质水稻价格较普通水稻上浮10-15%收购,仅优质水稻订单一项帮助农民增加收入320万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优质稻产业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农技部门”优势,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企业需要科技和人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需要经费。目前,灵武市几家主要的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农技部门出人出技术,企业出钱,提供试验田,已经合作共同开展多项新技术试验示范等研发工作,也取得了预期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在兴唐米业的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他们积极开展优质新品种引进展示;研究探索有机稻生产中稻蟹种养和套养雁、鱼、鸭、鹅的共生机制;在工厂化大棚育秧中实验研究不同育秧基质、不同穴盘播量、不同灌水方式等。
同时,依托兴唐、昊王等精米加工企业建设水稻万亩核心区1个、千亩核心区8个。优质水稻品种、旱育稀植技术、全程机械化、测土配方施肥、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技术应用均达到了100%。全市优质稻生产已形成了以精米加工企业为主导,技术推广部门以全程社会化生产服务为依托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实现了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