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豆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已经完全掌握了大豆的定价权。这种定价权表现在,美国大豆还未上市,有利于大豆价格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就会爆出,这种现象正在成为市场上的一种规律。
我国是大豆的生产大国,又是大豆最主要的消费大国,也是大豆最主要的进口国。我国进口的大豆,主要来自北美和南美。
“大豆的上市期有两个阶段,一个是北美豆上市期,另一个则是南美豆的上市期。北美的大豆生产与我国一样,春种秋收,而南美大豆则是10~11月种植,来年的3月末至4月上市。”本报特约观察员、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介绍。
目前,南美大豆已经谢幕,北美大豆即将登场。大豆市场将逐渐进入一年一度的“美国时间”。
曾有专家认为,大豆价格是市场形成的,是买卖双方相互博弈的结果。不过,作为大豆最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会经常玩一些小把戏,去影响大豆市场的行情走势。一般情况下,美国人的手段是:一到南美大豆上市,就通过发布对大豆价格不利的数据来做空大豆;一到美国自己大豆上市的时候,就通过发布对大豆价格有利的数据,做多大豆。
美国的大豆即将迎来上市,相关的数据又像预谋好的一样,有利于美国的大豆价格。
多项数据利多美豆
8月30日,总部位于汉堡的油籽行业机构《油世界》预测,因库存少且大豆产量低于预期,中国将增加在国际市场采购大豆。
同日,据新加坡消息,国际谷物理事会(IGC)将2011/201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估下修至2.581亿吨,因美国及中国产量可能大幅下滑。
IGC在8月的月度报告中称,全球大豆产量或将下降3%。下调大豆产量预估主要因美国产量减少,因该地区不利天气削减了单产前景,加上种植面积小幅减少,将导致美豆产量下滑8.2%,至8320万吨的三年低点。
8月31日,芝加哥商品研究与经纪公司The Linn Group预测称,美国2011年大豆单产为每英亩41蒲式耳,8月稍早预估为每英亩43蒲式耳,将美国大豆总产预估值从31.48亿蒲式耳调降至29.97亿蒲式耳。
此前,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更是全面利多大豆市场价格。
美国农业部8月供需报告指出,美豆收获面积由7430万英亩下调至7380万英亩,该数据比上年度减少280万英亩;美豆单产也由之前的43.4蒲式耳/英亩下调至41.4蒲式耳/英亩,为2008/2009年度以来最低。
美国的一些私人研究公司推波助澜,甚至纷纷发布报告称,美国大豆的实际产量要低于美国农业部预期。
受此影响,大豆市场经历了一波大的上涨行情。CBOT大豆期货一举突破1400美分/蒲式耳压力线,创出半年来新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美豆就从1300美分/蒲式耳一举上涨至1450美分/蒲式耳附近。已经完全受制于国际市场影响的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也开始走强。
“周一公布的生长报告显示,美豆优良率57%,低于上周,也低于去年同期。”新华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彭东杰表示,美国每年都搞这一套,南美大豆上市的时候,就炒作南美的大豆丰收,将其价格打压下去;等自己的大豆快要上市的时候,就开始炒作大豆减产,将价格再提上去。
华安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王亚玲认为,从资金的流向来看,美国今年8月初开始做多大豆,之前美豆的总持仓是有所下降的。
“8月23日当天增加的最为明显。”南华期货油脂油料分析师黄银燕甚至认为,从资金面来看,美国基金净多是从7月中旬开始增加的。
美国掌握定价权#p#分页标题#e#
对于美国做多本国出产大豆这一现象,许多分析师认为,这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陈艳军表示,北美豆上市期间,按照惯例,美国农业部等相关报告都会利多大豆价格。
黄银燕分析认为,从美豆上市的季节性周期表现来看,美国新豆上市之后,价格冲高已经成为一种规律。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美国炒作天气的时候。”彭东杰说,
“每年美豆上市的时间,我们国家也会相应增加大豆采购量,美国相关的报告预期则会更高。”黄银燕说。
彭东杰认为,正常情况下,农产品(000061)如果集中上市,价格都应该相对便宜些,但美国大豆往往是上市之前就开始涨,违背经济规律,这就是美国厉害之处。
既然都知道美国的真正用意,那各类分析为何还会跟进美国公布的多种倾向性数据?
美国掌握了大豆定价权,成为市场多主体无法撼动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实大家都知道美国用意,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定价权在美国人手里,别的国家不能不接受。”彭东杰说。
“美国是大豆的定价权中心,而国内还没有独立的定价系统。”黄银燕认为,美国农业部报告影响力较大,市场比较认可,对市场的心理影响也比较大,这就迫使大家都去关注,关注度高了它的影响力就大了,已经成为一种循环,加上我国对美豆的依赖度非常强,也只好看其脸色。
相关分析师认为,对于市场上的资本来说,美国的这种做法正好投其所好。
“与其不信这个,还不如相信这个。”王亚玲表示,市场上的资金就是想要寻找题材炒作,资金就是希望市场价格有所起伏,既然美国人给了这个题材,就抓紧炒作一把。
“资金一想,既然美国人给咱提供了一个往上炒的题材,就跟风往上先做一把再说。”王亚玲直言。
不利我国宏观调控
相关数据显示,近段时间以来,我国的猪肉和鸡蛋价格持续上涨。
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7月份以来全国鸡蛋价格涨势明显,屡创历史新高。8月27日,全国鸡蛋日均价涨至每斤5.4元,较7月1日上涨9.8%。目前全国鸡蛋价格大幅高于去年同期。 全国猪肉价格结束持续上涨行情,逐渐企稳。但最近一周以来,猪肉价格再次出现小幅上涨走势。监测数据显示,8月28日~30日,全国猪肉价格连续三天上涨。
同时,8月份以来,反映食用油涨价的地市数量有所增加,涨价的食用油品牌、品种数量均呈扩大之势,涉及金龙鱼、多力、鹰唛、鲁花、福临门等品牌。
随着“双节”的临近,国内对于各类农产品的需求升温,我国的通胀压力也逐步增大。
“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持续升温,不仅不利于我国的大豆进口,也对下一步国内CPI的调控不利。”彭东杰说。
作为饲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大豆价格的逐步上涨,为我国积极稳定物价的努力埋下阴影。
多数分析师表示,长期来看,还是比较看好大豆价格。
本报特约观察员、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分析师杨京则认为,总体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偏紧,而大豆供需宽松,下半年看好大豆价格,美豆将继续宽幅震荡,但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因素。
“下一步,国家调控政策或多从结构入手,继续调控农产品价格的话,效果不会太明显。”黄银燕认为,虽然大豆价格上涨给国家全年的调控目标带来压力,但国家应该不会大幅调控大豆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