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去国家政策主导的背景下,国内麦市并没有出现异常市场行为,小麦市场价格运行较为平稳。
据期货日报9月2日消息,今年6月新麦大量上市后,由于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国家制定的最低收购价,最低价小麦收购执行预案没有启动,市场也由此自“政策市”向“市场市”过渡。在截至目前长达3个月的新麦集中上市的过程中,在失去国家政策主导的背景下,国内麦市并没有出现异常市场行为,小麦市场价格运行较为平稳。
不过,市场预期后期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当前玉米、稻米市场价格高企现象明显,国内麦市各种市场心理并存,各类市场主体心态差异较大。
种植成本高企,农民低价不卖
经济全面通胀背景下,近几年国内农资价格涨幅很大,同时劳动力成本更是翻倍增加,小麦种植投入增长较快。考虑到今年小麦生长过程中干旱造成用水用电成本的增加,今年小麦生产总成本增幅估计在15%左右。成本提高一方面支撑了市场价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农民的预期售价和惜售心理。但今年新麦上市后,市场仅短暂出现了高价购销过程,随后市场收购价持续小幅走低,当前已低于去年的收购价。“价低就不卖”,是当前小麦产区大部分农民的心理,农民小麦存量相比往年增幅较大。由于存粮条件比较差,农民库存小麦自然损耗及受虫害现象时有发生,又影响到小麦质量。
中间商收购积极,粮源分布趋于合理
据了解,截至目前,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甘肃、新疆11个小麦主产省各类粮食企业已累计收购今年产新麦4700万吨左右,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占比近70%。河南省驻马店市最大的个体小麦贸易商徐自力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国家没有收购,但市场收购总量并不少,各类市场主体都参与了,只是入市比较谨慎,没有你争我抢的抬价收购而已,大家都看到了现在粮食价格处在低谷的事实,收点粮存着应当不会亏钱。
据记者了解,今年新麦上市后,地方粮食企业入市比较积极,且收购量相比往年放大很多,主要是部分地方政府认识到了掌握粮食资源的重要性,并支持和协调地方粮食企业收购,当前地方粮食企业普遍看好后市。
对于制粉企业而言,面对价格低廉、品质高于往年的新麦,基本上是最大限度地收购,制粉企业当前均保持有较高的库存,同时随着近期面粉销售的启动和传统消费旺季的来临,制粉企业边生产边采购行为增强,小麦市场需求得到一定程度提振,制粉企业也较为认可市场价格。由于资金有限和销售渠道不畅,大部分中小收购商以及对收购质量要求不严的个体商贩今年对小麦收购普遍“发愁”,经营量下降较大,且收益也不如去年。整体来看,没有了临储收购,麦市也没有出现卖粮难,价格也没有直线下滑,反而在市场经济的引导下,粮源分布更趋于合理,虽然较为分散,但市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得到了提高。
麦价企稳,后期预期偏好
目前,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小麦主产区二级普麦收购价在2000—2040元/吨,部分地区质量稍差的普麦收购价在1920—1980元/吨;河南、山东质量稍好的当地产优麦收购价为2440元/吨,质量稍差的当地产优麦收购价为2240—2300元/吨,河北产优麦收购价则为2560元/吨。河北省石家庄市优麦贸易商郑银凯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国内小麦价格较为稳定,市场需求变化也不是太大,当前河北省产优麦主要发往广东与福建地区。据他了解,大部分业内人士较为看好后市,主要是现在玉米与小麦的价差太大了,部分地区普麦与玉米的价差已经高达500元/吨,如果后期新玉米上市后价格仍然居高不下,那么,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会再度增加,小麦价格也会得到有效提振,甚至不排除小麦价格快速补涨的可能性。
国储麦受冷落,部分库点“没饭吃”
目前,市场对采购最低收购价小麦的兴趣不大,每周的竞价销售成交率仍较低,国储小麦普遍受到了冷遇。与此同时,由于今年没有启动最低价小麦收购执行预案,很多原来靠收购最低价小麦为生的库点没有了业务,没有了收入来源,处在“没饭吃”的境地,尤其是2009年以来新建和扩建的库点处境困难。另外,个别小麦产区市场收购价格的确偏低,国家今年还会不会启动最低价小麦收购执行预案是当前市场关注的热点,政策预期也是影响后期麦价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从国家调控物价的角度考虑,启动收购的几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