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城西部新近投入试运行的紫兆生活废弃物处理场进行现场采访,目睹了生活垃圾进场后,4个小时变成粉末状农用肥料并装袋的全过程。
上午8点,记者走进垃圾处理车间时,正看到一辆装运生活垃圾的车辆开进处理场,各类垃圾随即被卸到传送带上,运转过程中经过各种 机械手 筛选,先是 挑出 超大垃圾运到切割机粉碎,其余的垃圾破袋后进入分选环节,通过 风选 、 筛选 、 磁选 、 水选 等各种工序各自进入适宜的生产流程。金属、电池、玻璃等物品直接被分离回收;塑料制品经热熔后制成塑料颗粒,成为新的原料;布类、竹木类经相关处理后加入助燃剂。记者看到,流程中,基本都是自动化设备在运行,工作人员都坐在控制室里,运用电脑设备控制。治肥车间的负责人张鹏告诉记者: 我们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启动垃圾处理设备,从城区运来的垃圾进场后没有储存环节,直接就进入生产车间,目前日处理生活垃圾达到300吨,可基本实现静海新城及周边乡镇30多万居民的垃圾日产日清,经过这里几个小时的无害化处理后,这些废物变宝的肥料现在是供不应求,直接就销往全国高效设施农业基地了。
临近中午,记者在处理场的终端车间,看到早上运来的垃圾已变成粉状物,经传送带运转装入袋子,两名工人将装好袋的肥料搬运到仓库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