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赤峰8月11日电:8月11日,记者在喀喇沁旗乃林镇福顺村的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区看到,23眼井控制的近万亩山坡地玉米长势喜人。赤峰市“十二五”提出实施1000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由大水漫灌改膜下滴灌,现在的117万亩膜下滴灌今年能为农民增收12亿元。
赤峰市膜下滴灌实施“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每亩定额灌水18立方米即可,与低压管道灌溉比,全生育期每亩节水230立方米,节电120度,每亩比原来旱坡地平均增产700公斤,人均增收2980元。福顺村农民林辉望着长势良好的玉米笑逐颜开:“原来老百姓外出打工,就得雇人浇地,现在我一个人就能管200多亩地。”
膜下滴灌调整了产业结构,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敖汉旗古鲁板蒿乡东塔拉村的耕地有80%是旱坡地,这里一直都以种谷子、荞麦、大豆等杂粮为主,每亩地的收入五六百元。膜下滴灌把这里变成了成片的露地蔬菜和甜菜地。农民梁国强一边查看南瓜和豆角的生长情况,一边说:“上了膜下滴灌,我把豆角和南瓜间作,同样一块土地生产效率翻了5倍。”
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只是赤峰市千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节水谷子、节水马铃薯、节水蔬菜、设施农业也都围绕“合理开发利用、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开展实施。膜下的精准灌溉给农民带来了精准施肥、精准用药和精准机械收割,推进了现代农业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据当地水利部门统计,该市仅500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完成后,每年可节省水资源11.5亿立方米,节约土地25万亩,节省人工2500万个,节约电、种子、化肥等生产成本8.4亿元,实现粮食增产50亿斤,农民可实现增收5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