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强市新跨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8-11  浏览次数:81123
内容摘要:以农业科技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在农业生产高效循环上实现新跨越。一要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二要建设农业合作组织,培育现代农业发展载体。三要推广实用先进技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四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把

  在“十二五”跨越发展新时期,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荆门市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提出继续坚持和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强市战略,进一步稳固和强化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功能,变农业优势为农业胜势,为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现状的再认识

  对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和优势的再认识。农业基础厚实,有以下几个特点:“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荆门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漳河水库及其灌溉渠系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农副产品量大质优”,2010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在全省17个地市州中名列前茅。“农民素质高收入多”,人均耕地多,农民科学种植和田间管理水平较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耕地产出率、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两率、两化”水平均高于全省。“产业化发展潜力大”。

  对现代农业发展困难和问题的再认识。客观分析,当前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不利因素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束缚没有得到彻底解放,对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认识不清。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三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业面源污染、养殖业有害添加剂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四是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脆弱。五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消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对现代农业发展机遇和条件的再认识。当前,现代农业发展正面临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市场趋势不可阻挡,市场农业、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二是惠农政策叠加,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构建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制度框架,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三是基础建设政策有利,中央推出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四是产业转移时机成熟。五是发展氛围日益浓厚,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高,干劲更大。

  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内涵和目标

  从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上,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内涵。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强市,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把荆门农业建设成为布局比较合理、结构比较优化、技术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产业化程度较高、综合效益好、总体经济实力强的产业。从现实基础出发,稳定耕地面积、扩大经营规模、保持生态平衡是现代农业强市的三大前提;发达的农业生产力、较高的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谐的农村社会是现代农业强市的三大本质内容;促进农民收入增收是现代农业强市的核心要求。这三大前提、三大本质内容、一个核心要求就是荆门现代农业强市的主要内涵。

  从夯实“三农”基础和统筹城乡发展上,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强市建设的目标。现代农业强市战略在“四市战略”中属于基础性战略,现代农业强市不是简单意义上依仗农业增强地区总量和财政实力,而是着眼于“新型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生态宜居城市”的需要,夯实“三农”基础和统筹城乡发展,以量大质优的农副产品和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资源为新型工业强市提供原料和人力支撑,以深厚的农业文化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文化旅游强市、生态宜居城市提供生态资源支撑。

  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新跨越的路径

  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实现新跨越。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方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用工业化发展理念、全产业链模式和现代管理手段发展现代农业。扶持大龙头,狠抓大项目,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基地,拓展多功能。拓展农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实现“接二(产业)连三(产业)”。特别要在坚持深入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基础上,立足本地优势农产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创建精品名牌,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支持国宝桥米等进入全省农产品深加工重点企业行列,支持宝源集团发展林业深加工,打造百亿森工企业;支持金龙泉依托品牌优势开发第三代战略饮品,打造百亿金龙泉;支持洪森公司发展粮油深加工,打造百亿粮油加工企业。

  以农业科技和现代管理为手段,在农业生产高效循环上实现新跨越。一要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二要建设农业合作组织,培育现代农业发展载体。三要推广实用先进技术,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四要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成农业的金字招牌。五要推广高效循环模式,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在强化现代农业保障上实现新跨越。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整乡整村推进农村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巩固和改善林业生态环境,全面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加大农村污染源治理力度,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切实加强农业装备建设,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快推进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配套水平和使用效率,力争农机综合作业水平快速提高;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强气象预警预报装置和系统建设,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

  以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在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上实现新跨越。要突出规划引领,构建科学的城镇体系。推进 “1331”城镇发展战略,即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3个县(市)城区扩容提质,大力培育宋河、后港、胡集、易家岭等镇级市,建设好一批中心镇和特色镇,推进1000个中心村和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全国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瓶颈问题上实现突破跨越。

  以营造发展良好环境为目标,在完善现代农业服务机制上实现新跨越。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创先争优”活动。完善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政策落实机制,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规范有序流转,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完善农村公益事业“以钱养事”新机制。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密切同农民群众的关系,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三农”工作。进一步转变作风,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努力实现现代农业强市新跨越”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811/1333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现代农业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