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传统“四川泡菜”成为现代农业“拳头产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21  浏览次数:8901
内容摘要:千年之前就已诞生的“四川泡菜”,如何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据记者了解,生产企业通过培育“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团队,使“四川泡菜”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推动了传统的作坊式泡菜制作向机械化、规模化、多元

7月18日至20日,“中国四川泡菜国际展销会”在四川眉山市举办,不起眼的泡菜俨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四川省利用饮食传统和蔬菜生产优势,倾力打造“四川泡菜”这一特色农产品,使历史悠久的泡菜成了现代农业的“拳头产品”。

依靠传统优势“特色发展”

“四川泡菜”有文字记载的制作历史就有1500多年,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被誉为“川菜之骨”。在巴蜀地区,泡菜几乎家家做、人人吃,宴会上也要上几碟泡菜开胃解荤。

四川省副省长钟勉说,近年来,四川坚持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全省初步形成了川西加工外销蔬菜、攀西早市蔬菜、川南早春蔬菜和川藏高原秋淡蔬菜等优势产区。

蔬菜生产优势为发展泡菜产业奠定了基础。四川有蔬菜品种近千个,许多蔬菜可露地越冬、常年生产,这为泡菜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2010年,全省泡菜产量150万吨,产值达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27.7%,居全国第一。

钟勉说:“四川省委、省政府把泡菜产业作为优势特色产业,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四川泡菜’发展,全省泡菜产业呈现出产销两旺、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0年,四川全省泡菜加工原料基地规模达100万亩以上,带动150多万农民人均增收700元。与此同时,在加工龙头企业培育、科技研发、标准化生产、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让“千年泡菜”走向现代化

眉山是“四川泡菜”的重要发源地、主产区和核心区。眉山市市长李静说:“我们把泡菜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我们分析了发展泡菜产业的几个优势。”眉山市农业局局长王志敏说,蔬菜适应性广,各地均可种植;蔬菜生长期短,实行菜、稻连续耕作,不会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眉山泡菜企业具备相当基础,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的能力比较强。

目前,眉山市拥有泡菜加工龙头企业60多家,其中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10家,培育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千年之前就已诞生的“四川泡菜”,如何适应现代产业的发展需要?据记者了解,生产企业通过培育“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团队,使“四川泡菜”在继承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食品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技术,推动了传统的作坊式泡菜制作向机械化、规模化、多元化发展。

李静告诉记者,眉山市完善一流的科技支撑,组织制定了国内首个泡菜质量地方标准,组建了四川省唯一的省级“泡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高活性直投式乳酸菌、冷链配送等新工艺和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绿色无公害“助农增收”

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岳营村村民樊文全是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社员,生产的蔬菜通过合作社直接销售给当地泡菜企业。樊文全说:“我们种植过程都按照绿色、无公害的要求实施,一亩多豇豆可以卖8000多元,向泡菜企业供货,农民收益很高。”

四川以龙头企业为引擎,大力打造绿色、无公害的泡菜原料基地。以眉山东坡区为例,当地依托泡菜产业发展,加速推进蔬菜原料基地建设,将全区平坝、丘陵等15个乡镇规划为泡菜原料种植基地,为全区泡菜加工企业提供优质蔬菜原料。

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附加值品牌的打造。目前,眉山泡菜产业共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10个有机食品认证、74个绿色食品认证,眉山市被整体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市,东坡区成功创建“中国调味品原辅料基地”和“全国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

“通过发展泡菜产业不仅能做大、做强四川的蔬菜产业,更好地保障群众的‘菜篮子’,还能助农增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致富。”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说。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泡菜产量达82万吨,产值达6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30%。按照规划,到2012年,四川将建成标准化泡菜原料生产基地200万亩,产值达150亿元以上,带动农民增收10亿元以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传统“四川泡菜”成为现代农业“拳头产品””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21/1189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