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湖南衡山2011年粮食生产形势看好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1  浏览次数:81004
内容摘要:湖南衡山2011年粮食生产形势看好

  衡山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湘江中游西岸,因“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而得名。县域总面积933平方公里,下辖9乡8镇,319个村,21个居委会(社区);总人口42.7万,其中农业人口36.5万;耕地面积35.19万亩,水田面积29.07万亩。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机制,挖掘潜力,保持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今年,我县继续把发展粮食生产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保障措施,狠抓生产落实,粮食生产形势看好,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打下了扎实基础。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县粮食作物计划总播种面积54万亩,其中,早稻23.5万亩,中稻1.5万亩,晚稻27万亩,旱粮2万亩。目前,落实早稻面积23.5万亩,比上年增加2.2万亩,增幅10.4%,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早稻生产任务,中稻播种面积0.75万亩。相对往年,今年粮食生产呈现出“三增一减”的可喜局面。“三增”即水稻播种面积增加。在早稻播面比上年增长10.4%的基础上,预计晚稻播面27万亩,双季稻占水稻播面的96.2%,比前三年平均值提高1.8个百分点;种粮大户增多。全县30亩以上种粮大户1380户,比去年增加35户。其中200亩以上24户,增加12户;1000亩以上4户,增加2户;高产示范增强。今年,建设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2个,创建乡镇千亩双季稻示范片17个,形成了近百里双季稻办点示范长廊,面积4.8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5万亩。“一减”即水稻直播面积减少。据统计,今年早稻直播面积仅1.75万亩,比上年减少3.25万亩,降低了65%。

  二、主要作法

  (一)注重科技应用,提高土地出产率。

  一是推广良种良法。积极筛选引进适合我县栽培的优质高产水稻主推品种10多个,在技术推广上,主推水稻标准化栽培、无公害栽培、软盘抛秧、测土配方施肥、集中育秧和机械化育插秧等高产高效、优质节本实用技术,良种良法应用率90%以上。二是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全县拥有各类农机4.7万台,总动力28万千瓦,耕种收割机械化水平89.4%以上,比上年提高19.4%。如引进成立的泰通白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在全省率先实行水稻集中干燥仓储加工,有效缓解了大户晒谷难和卖粮难问题。

  (二)注重夯实基础,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们紧抓国家政策对“三农”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跑项争资,持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优质稻产业等建设资金,采取资金捆绑投入模式,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标准良田建设,大范围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有效提高了标准农田比重;对九观桥、新桥灌区2个水库大坝和40余座中小型水库实施了除险保安,并启动了两大灌区渠系疏通配套续建工程;维修加固了湘江衡山段部分险工险段;“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2年里,县境后山片乡镇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善;我们还采取奖扶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范围,鼓励农民主动清淤扩容骨干山平塘。加上农村公路、农村电网的全面优化,极大提升了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三)注重机制创新,提升服务农民水平。

  一是扶持种粮大户。我们把扶持种粮大户和鼓励集约化经营作为促进全县粮食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县17个乡镇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所,流转面积4.8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16.5%。我们对承包耕地30亩以上的大户安排了1-2名技术人员驻点提供全程服务,实行双季稻农业保险全额补助,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380户,基本形成大户带中户,中户带小户的生产格局。二是加强企业合作。规范和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农户建立自愿平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今年,与湖南省金霞粮食产业有限公司和衡阳市金雁粮食购销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5个湘米产业工程优质稻生产基地,面积10.09万亩。三是开展农资直销试点。3月组织的农资直销试点见面会上,为种粮大户和基地农户提供种子、农药等农资500多吨,节约生产成本20多万元。四是开展社会化服务。利用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的技术、机械优势,为农民提供代耕代种和社会化服务。发展水稻病虫防治专业服务队88个,落实全程服务面积10.2万亩,较好缓解了劳动力不足问题。五是建设流通网络。持续推进“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县级配送中心为龙头、乡村农家店为支撑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络逐步完善,保证了粮食生产所需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

  (四)注重科学防灾,最大限度减少粮食受灾损失。

  一是抗旱抗涝保丰收。今年天气异常,先遇干旱,后遭暴雨,农业受灾面积较大。为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我们连续多次召开紧急会议,科学调度用水,有效应对暴雨,确保了不溃一堤,不垮一坝,对暴雨所致农田遭灾,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多种形式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补种、改种,较快恢复了农业生产。二是积极防控稻水象甲。今年5月,全县出现了稻水象甲重大检疫性危害性疫情,为防止疫情扩散,我们安排30万元专项经费,及时组建防控应急队伍,突击培训农技人员,扎实开展两次普治,防控工作第一阶段初见成效,第二阶段正在有序推进,为我市稻水象甲防控工作提供了经验。

  (五)注重行政推动,确保粮食生产力度不松。

  一是安排部署早。今年我县的第一个县委常委会和第一个县政府常务会,都是研究粮食生产工作的专题会议。二是宣传攻势大。衡山电视台、衡山政府网站、衡山报三家县内媒体在重要时段和版面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采取张贴标语、印发资料、出动宣传车等形式,引导农民珍惜土地。特别在今年的“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中,组织6000余名干部深入村组,广泛宣传了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营造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三是制度措施硬。我县多年一直实行粮食生产和治理耕地抛荒乡镇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确保了全县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今年,为落实粮食生产的责任,县委下发了《衡山县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衡山县2011年粮食生产考核奖惩办法》等3个文件,县政府下发了《关于下达2011年双季稻生产工作任务的通知》、《衡山县种粮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衡山县2011年晚稻生产工作意见的通知》等6个文件,并与乡镇签订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为推进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四是财政奖补多。认真落实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并严格执行“种多少、补多少;种一季,补一季;不种不补”的补贴制度。同时,我们在财政资金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安排了260万元用于发展粮食生产;设立了粮食生产发展基金,总计安排包括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资金的35%和种粮补贴节余等各项资金700万元,用于发展双季稻生产示范、土地流转、抛荒治理、水稻保险扶持和先进乡镇、个人、合作组织的奖励,有效激发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五是调度督查严。在早稻生产关键时期,先后6次召开乡镇和涉农部门调度会、座谈会,确保了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顺利落实;在早稻育秧、移栽、田间管理、压单扩双办点示范等关键环节,两办督查室会同相关部门,对粮食生产工作开展了15次督查,下发情况通报和工作动态8次,对发现的问题实行了限期整改。

  三、下段努力方向

  下半年,我们将按照“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确保实现增加晚稻播种面积、增大高档优质稻种植规模和杜绝抛荒、杜绝晚稻直播的“两增两杜绝”总体目标。为此,一是开展分类指导,加强抗灾减灾,力争早稻丰收。二是全面落实晚稻播种面积,实行分片负责制度,积极开展晚稻集中育秧,坚决遏制晚稻直播。三是全力抓好2个省部级万亩示范片、17个千亩示范片粮食高产创建和全面实施8万亩“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四是抓好精细化管理,扎实落实各类技术措施,抓好中、晚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控工作。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湖南衡山2011年粮食生产形势看好”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11/1105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晚稻 衡山县 面积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