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贵州最美茶乡”评选入选茶乡风采展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11  浏览次数:8960
内容摘要:“贵州最美茶乡”评选入选茶乡风采展示

  由2011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组委会主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承办的首届“贵州最美茶乡”评选活动自5月17日启动以来,经过多番角逐,初审结果近日得到确认。入围茶乡中包括出产湄潭翠芽的湄潭县核桃坝村、永兴镇;出产凤冈锌硒茶的凤冈永安镇;出产石阡苔茶的石阡五德镇人民政府、出产贵定云雾贡茶的贵定云雾镇人民政府、出产都匀毛尖的都匀市摆忙乡政府。

  2011首届最美茶乡――黎平高屯镇

  黎平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既是侗乡之都,也是革命胜地。既是杉木之乡,也是名茶之乡。

  茶乡高屯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堪称丰富。除了连片的茶园,可看的东西很多。八舟河的旖旎风光,尽显喀斯特地貌的奇特;仙人岩、桂花台、鸬鹚架的神秘,仿佛穿越了历史;飞龙洞、烟霞洞、仙人洞、十二湾、地扪洞等地底溶洞的巧夺天工,激发人去寻访探微;高屯天生桥的雄伟,被载入吉尼斯世界之最的殊荣,足以让人自豪。

  茶园在风景中,风景在茶园中。无论往哪个方向,都是养眼的景色,置身其间,举手投足都会因此优雅、随和。茶园中的杨梅树不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还让人垂涎欲滴。

  富饶的侗寨,漂亮的鼓楼,与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千姿百态的民族歌舞,瑰丽奇美的民族服饰构成了艺术的海洋。走进高屯,就是走进了“艺术原生地”、“侗族大歌的发祥地”、“诗的家乡”。

  侗家人热情、质朴、温和,侗家饮食和歌舞让人心驰神往。

  茶乡离县城仅20公里,黎平机场就在茶园之中,在建的高速公路也将进入高屯。便捷的交通让茶区旅游前景看好。尤其适合乡村自驾游和徒步旅游。

  由于地处低海拔丘陵地带,年平均气温15至25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无疑是西南地区旅游观光与度假休养的胜地。

  侗家茶文化

  “吃油茶”

  黎平侗家没有喝茶品茗的爱好,却有常年四季吃油茶的习俗。“吃油茶”侗语叫“记协”,一般每天吃两次。第一次是在清晨出工前,第二次是在下午收工后。侗家人非常好客,客人到家,都以“油茶”相敬。煮油茶由家中主妇操作。四角火炕上,架着一口铁锅,待锅里的菜油滚辣,将晒干的糯米饭粒放入锅内,饭粒即刻膨胀,形状如金珠。米花炸好,又炒黄豆或花生。然后往锅内放入一把籼米,炒焦呈黄色,从茶饼上撕下茶叶一起炒拌,片刻,闻到香味,立即冲入热水,滚开一阵,又反复过滤,味美香浓的油茶水即成。这种“煮油茶”,吃在嘴里香甜酥脆,喝入肚内营养解渴。还可治疗轻微的感冒泻肚等疾病,起到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侗家必不可少的常年饮料。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一碗油茶定亲”

  什么叫“一碗油茶定亲”?侗族男女青年经“月堂对歌”和平时的接触,产生爱情后,男方便请本房的伯妈、叔妈或嫂子出面到女家向女方父母求亲,但又不提求亲之事,而只说“某个娃仔请我到你家找碗油茶吃,不知二老意下如何?” 女方父母知道这碗油茶是吃定了的,从没有让媒人空回的道理,只不过所吃的油茶不同。如果女儿无意,油茶制好后,捧给媒人的油茶碗底盛凉饭,媒人便知道女方家的心是凉的,道谢后便怏怏回家。若是女儿及父母都同意,那么就架鼎罐煮热饭,把热饭垫在油茶下面。这一冷一热的米饭垫在油茶碗底,就叫做“一碗油茶定亲”。

  2011首届最美茶乡――都匀摆忙乡

  都匀摆忙乡是一个有着丰富纯朴的布依族风情,以及历史悠久的布依族村寨。

  茶乡地处高寒山区,常年云雾缭绕,林木繁茂,植被覆盖率近100%。山顶台地平坦宽阔,气势恢宏。山巅草场、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及竹林莽莽苍苍,一望无际。山上有香果树、鹅掌楸、杜仲、天麻、黄连等珍稀植物。山下有景色秀美的高寨水库、绿茵湖水库及古朴的民族村寨。整个茶乡集高山、峡谷、森林、草场和生态田园为一体。大小河流山溪水质清澈,一泓泓水潭分布其间,碧绿清秀。

  摆忙茶乡核心景区螺丝壳山,山顶周围为万亩高山平台草场,地势开阔、空旷。站在通天台上登高望远,茶山景色尽收眼底。绿如宝石的群山之中,是否住得有茶仙?或许不用追问,人在山旁即为仙。茶农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种茶饮茶,悠然忘食,与茶仙有何分别?

  摆忙乡明代起就有制茶、饮茶的生活习惯,可谓历史悠久;19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中国十大名茶称号、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等等含金量极高的招牌,为贵州茶在全国争取了一席之地,实属难得。茶叶的现代化批量生产已经跳出作坊式加工,让人惊喜;茶文化的表现结合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避免了同质化的重复。

  摆忙茶乡依托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使今日的茶乡旅游前景看好。“百里毛尖长廊、万亩生态茶乡”的发展思路,整乡推进的发展模式,以茶产业带动旅游和第三产业的设想值得期待。

  摆忙文化

  生活必需品――茶

  在摆忙乡,男女老少天天都要饮茶。茶是他们生活中最为普遍和必不可少的基本饮料。塘上的茶壶,终日热气腾腾。他们相互往来,相互敬茶,品评茶味,说古论今,无拘无束,享受着天伦之乐。茶,则是他们之间联络、交往的纽带。

  饮茶,以茶水待客,是摆忙乡布依族人的习俗。一有客人来到他们的家中,主人往往先递上烟,然后敬茶。他们用的茶叶都是自采自制,他们有时也上山去采和茶叶一样能泡开水饮用的其他植物,然后和茶叶一起进行加工,再加入一种名叫金银花的中草药,制成混合茶叶。这种混合茶叶的味道特殊,芬芳醇美,还具有清热提神的作用,泡出来的茶水是很好的饮料。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买不到的茶叶――姑娘茶

  在摆忙乡布依人制作的茶叶中,有一种茶叶很有特色,相当名贵,而且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

  姑娘茶是他们未出嫁的姑娘精心制作的茶叶,每当清明节前,她们就上茶山去采茶树枝上刚冒出来的嫩尖叶,采回来的通过热炒,使之保持一定的温度后,就把一片一片的茶叶叠整成圆锥体,然后拿出去晒干,再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这种圆锥形的“姑娘茶”,每卷约50―100克重,形状整齐优美,质量也格外优良,是布依地区茶叶中的精品。平时,每家制好了这种茶叶都不拿出来出售,而只是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好友,或在谈恋爱或订亲时,由姑娘家作为信物而赠送给情人,其中的意味就是用纯真精致的名茶来象征姑娘的贞操和纯洁的爱情。

  2011首届最美茶乡――石阡龙塘镇

  石阡龙塘是一个热情的地方。区内人文景观独特,苗、土家等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产生了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增添了重要元素。这里是民风、民俗与茶事、茶滋味有机结合的典范之地。

  龙塘的茶文化让人印象深刻。茶农们对茶的喜爱和自豪感让人深受感动。他们唱茶、说茶,既在说茶事,也是在说生活、品人生。在嘻笑打闹中,将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在田间地头吹奏的木叶,在茶园深处响起的情歌,悦耳动人的声音有如天籁。不仅传递了感情,同时也传达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与向往。

  龙塘的饮食文化是独特的。与茶有关的茶食茶饮,数百年来与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长期融合,使这里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比如神仙豆腐,在朴素中透露着精细,既神秘又美观,不仅好吃还好看。

  苔茶之叶呈深绿色,有种原始的古朴。作为贵州本地品种,以优秀的品质标立于世,实属难能可贵。苔茶较好地保存了绿茶基因的完整性,这一点,苔茶对于所有绿茶功不可没。龙塘古茶树甚多。茶为神树,一身清正,忌俗、忌生、忌噪音、忌油腻、忌膻腥,茶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英。石阡温泉是世界上少有的可以直接饮用的泉水。用石阡温泉水泡一杯石阡苔茶,顷刻之间便能涤尽疲惫与冷漠。

  石阡由于地处山谷沟壑纵横的大山丛中,自古以来出入交通不是很方便,唯有水路发达。但现在,三条高速公路的修建,即将揭开这里的神秘面纱。得天独厚的天然温泉,茶园里发达交通网,把龙塘茶乡旅游的愿景变成了现实。

  石阡茶文化

  茶灯

  石阡茶灯与石阡茶文化的悠久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过去的石阡是靠 “茶叶、桐子、乌桕”等土特产为主要经济支柱。其中“茶”最为突出。石阡茶灯正是根植于这样一个文化生态环境之中。据史料记载,远在唐、宋时期,石阡就有种茶、制茶的历史,并被朝廷所选用,素有贡茶之乡的称誉。到明朝,种茶、制茶、饮茶在全县境内已普及规模。相传,石阡茶叶被朝廷所用以后,民间制茶艺人为推出更多的贡茶,欲求在全县境内大力发展茶叶生产,并为之庆贺,民间杨氏艺人把采茶、制茶与花灯 文化和社会现状紧密结合演绎为一种民间灯艺表演形式,由此,“石阡茶灯”就应运而生了。另一说法是:据传说和有关资料记载,茶灯文化源于唐朝,唱词记载:“灯从唐朝起,灯从唐朝兴,皇母娘娘眼睛痛,许愿99盏大红灯,33盏留上天,33盏去海边,33盏无去处,留在人间贺新春”。

  净茶

  据史载,皇室用于祭典的全是上好茶叶,而石阡布衣所选择的也是家中平常舍不得用的茶叶。何为净茶?其实就是用一大把上好的茶叶置于洗净的土碗或玻璃杯中,然后等待从木桶中舀出的水在明晃晃的柴火上沸腾。用不着提醒,石阡人是崇拜和敬重神灵祖宗的,抓茶叶时肯定是要先洗手的。灶上的火焰停止了跳跃,纯净的水汹涌澎湃地与茶叶融为一体。这杯飘荡着清香的净茶走上了木桌。和净茶走上祭祀舞台的还有烟、酒、饭、菜等,其中,净茶充当着祭品的主角。

  石阡的一些百姓还保存陈放少许清明茶的习惯,他们将茶叶藏在家中隐蔽和干净的地方,以备急需之用。一旦家人或邻居患了感冒发烧或肠胃疾病,就熬煮茶水加盐,服用其水。许多乡村医生还把茶叶作为药引。更有甚者,纯粹的土医在净茶中焚烧了纸钱,让人喝下,认为作过法事的净茶有康复身体、平安顺利之功效。难怪宋代王安石说:“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兴于唐盛于宋的石阡茶与中国茶史并肩同行。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2011首届最美茶乡――凤冈永安镇

  永安是茶叶生产加工和乡村旅游完美结合的典范。

  凤冈位于遵义市正东110公里,在建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与紧邻的湄潭县同是著名的绿茶之乡。

  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思州,又称宁夷郡,今贵州沿河县一带,播州又名播川郡,今遵义市两城区、桐梓县、遵义县一带;费州,又称涪川郡,今贵州思南县、德江县一带;夷州、又名义泉郡,在今凤冈县、绥阳县一带。

  永安田坝茶海之心位于永安镇田坝村。柏油路通到村子里后,水泥路把游人带到每一片茶园。路虽然窄,驱车行驶在上面却心旷神怡,因为这是绿的此在,不光有茶园,山上还有树。树木与茶园相接,没有特别的界线,树林里有茶,茶园里有树。杉树、柏树、松树,它们骄傲地举着一团团绿,脚下的茶树也不甘示弱,在大树底下团结着,用绿色将大地完全覆盖。人们都知道大树底下不长草,但未必知道大树底下可以长茶叶,而且比没有树的地方长得更好。

  茶,是浓缩了的绿的精华,所以不排斥大树的崇高。

  茶海之心的绿除了茶与树的绿,还有人文带来的绿意。村子里有近三十余处茶庄,大小不等,以黔北民居建筑为外在,以对中国几千年茶文化各自不同的理解为内饰。伫立窗前,手托茶杯,绿色铺展到视野尽头,这茶就不仅能养身,还能养心。乱我心者,我自乱;忧我人者,我自忧。恪守自己的心性,不被外界所干扰,心境平和,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自然会做到清静无为。

  1955年12月,毛泽东对《凤冈县崇新乡是怎样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互助合作运动的》一文作出批示,首句是“这个地方的路线是正确的……”崇新乡现在已经变成崇新村,与茶海之心田坝村同属永安镇。如果毛主席知道今日的田坝,知道万顷森林绿浪翻滚,万亩生态茶园点缀其间。他应该还会作出同样的批示:这个地方的路线是正确的。

  永安茶乡不仅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还走在美不胜收的道路上。

  凤冈茶文化

  凤冈永安是黔北较早的商贸古镇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凤冈茶的历史最少也可追至唐代,凤冈茶文化丰富多采,数语千言说不完道不尽,这里只能作粗举浅说。

  凤冈砂罐茶

  凤冈茶饮,首推“砂罐茶”。其方法就是在仡佬民居的屋子里,用一半边铺成一个能座10人左右的小楼台,中间用石砌一火炕,烧起疙蔸火,把茶叶放入砂罐内,先近火烤出焦香味,再注水猛火煨,将茶煨至浓酽才饮,越酽越好。一般是中老年人闲来无事,拿着大烟杆,抽着叶子烟,端着土茶罐,喝着浓酽茶,邀约左邻右舍“吹壳子”。这种火铺茶提神特利害,小孩是不能喝的,怕喝了睡不着觉。

  其次,凤冈人待客还有烧茶或涨茶,也有用茶膏冲茶,泡茶则是老茶馆的专用语。百姓泡茶,一是婚礼专门称的几道茶食组合,二是当温瓶问世后才有用开水泡茶之说。

  凤冈土家油茶

  凤冈茶食花样繁多,能独站鳌头的要数有油茶汤。当地喝油茶的习俗遍布县城乡镇、山野僻壤,可以说是人人喝油茶,人人爱喝油茶,凡是到过凤冈的客人应有领教。凤冈油茶不是休闲食品,而是劳作必喝。一日三餐,餐餐有茶。“三天不喝油茶汤,做起活路心发慌”。在凤冈,油茶汤就是“干劲汤”。

  凤冈油茶的制作,沿袭了唐宋以来的“煮茶法”。即将茶叶用猪油、黄豆、花生、核桃等炒黄炸脆,清水煮透,木瓢磨烂,制成茶糕,吃时将茶糕加水煮开放盐,然后把茶汤舀入碗中与佐料搅拌,就可食用了。一碗油茶散发着多种香味诱人食欲,再配以多种茶食,如:米花、黄饺、荞皮、泡粑、麦粑、米团粑、葵花、等,既富含营养又提神充饥。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凤冈还有油茶稀饭、油茶面条、油茶汤园、油茶绿豆粉、茶咸鸭蛋以及婚礼吃泡茶、妇女发奶用甜酒茶鸡蛋等等。凤冈油茶的做法在随意中有讲究,吃法在简单中含花样,南北各村各寨,各施各法,各领风骚。

  2011首届最美茶乡――湄潭永兴镇

  永兴和核桃坝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茶乡,这里是一望无边的茶海,给人心灵的震撼。这里有连片茶园3万多亩,全镇有茶园5万亩,是贵州乃至中国茶园面积最大的乡镇,被称为中国西部茶海,同时这里也是中国建立较早的万亩茶场之一,当年浙大西迁办学时,许多优秀的茶叶专家都在这里工作过,并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

  永兴交通便捷,杭瑞高速明年开通后,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乡村旅游的前景看好。茶园宽阔,随徐缓的山势起伏,有种雄奇之美,让有震撼。一道道茶行,仿佛一道道海浪。置身波澜壮阔中,一个人的渺小和一群人创造出的博大同时呈现,让人浮想联翩。虽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但正在现实中的嬗变给人无限希望。

  与茶有关的饮食文化与距离不远的核桃坝大同小异。粗犷、简单中尽显儒家文化对这片土地较早的开化与浸淫。永兴与浙大有关,浙大与永兴的茶叶有关,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既有历史的沧桑感,也有因为至今仍在交往中的动人故事让人欣慰。曾在这里读书学习过的老华侨从北京下飞机之时起,就用计步器计算耄耋之年回到第二故乡走了多少步。其情之深,令人感动。

  湄潭茶文化

  茶乡油茶

  湄潭油茶作为古老的传统食品之一,所以很受“茶乡”百姓的喜爱和推崇,不仅是因为其味咸香可口,具有饱腹充饥的作用,而且还有消气、解乏、提神、增力、抗疾的功能。人们几乎每天早晨和中午都要吃喝一碗油茶汤;每逢红白喜事或客人到来,也必以油茶汤盛情招待。用油茶汤待客,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这种习俗一直从古沿袭至今。湄潭油茶的制作原料及配方主要包括茶叶、花生、黄豆、核桃、芝麻、糯米、鸡蛋、猪油、水等。茶是当地原生态土产粗茶,油是花生、黄豆或茶树油等植物提取而绝非其他动物油,水自然是水井里的天然矿泉水。至于为何用猪油(也有用猪油渣),一般都是因为食者自己喜好而加之。

  2011首届最美茶乡――贵定云雾镇

  云雾镇和都匀的螺丝壳山两地的茶叶均属于同一山脉,背靠背的生长着。

  好茶出自哪里?高山,云雾。 贵定茶叶被冠之以“云雾”,主要原因是其产地被称作云雾山。

  越野汽车沿着土路疯狂的前进了半小时左右,把评审团带到了一石碑前,这石碑可有来历了,它是我们迄今为止惟一的一块记载着当地茶叶怎样成为皇家贡茶历史石碑。被称为贡茶碑,这块碑立于云雾山巅峰的鸟王村,该碑质高约1.5米,碑顶部为弧形,立碑落款时间是乾隆五十五年四月,碑上记述有当地海葩苗祖先为雷阿虎,朝廷拨银420两发展当地茶业等内容。

  云雾者,既指境内云雾山,又指本地出产的茶叶冲泡之状:杯盖揭开,水中冒出缕缕蒸气,似云似雾,慢慢升空。云雾山远离污染源,又是一方胜景,所产茶叶自唐时起就被列为贡茶,冲泡出来的茶水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汤色清澈,叶片嫩绿明亮。居住在茶区的苗族同胞是世界上较早发现茶树,栽培并利用茶叶的民族;与此同时,茶事、茶食已深入到当地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茶文化丰富多彩、内容独特,两者都为云雾茶乡增添了神秘色彩,让人向往。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贵定云雾茶乡是离贵阳最近的名茶之乡,开展茶乡旅游有较大的区位优势和便利条件。

  贵定茶文化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显示,贵定云雾贡茶主产区在云雾镇云雾山周围,是隋、唐、宋、元、明、清六朝皇家贡品,据其历史发展成因,经历了苗王茶、鸟王茶、仰望茶、云雾茶、贵定云雾茶、贵定雪芽茶、贵定云雾贡茶的名称变化。云雾镇各民族与贡茶有缘,乾隆五十五年在鸟王村关口特立贡茶碑,嘉靖十年特立的贵定云雾贡茶保护地界碑。贵定县云雾镇万寿宫遗址,当时的“两湖”茶叶商会会馆;云雾镇寿福寺,当时的“江西”茶叶商会会馆等;云雾镇天主教堂。古茶树、贡茶碑等见证着这个古镇曾经茶叶发展的辉煌。

  佛茶文化传承圣地

  在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贵定所产茶叶成为贡品上贡朝廷。而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也留下了许多有关贵定茶文化的趣闻轶事和史书掌故。阳宝山,便是当地茶文化盛极一时的地方。

  至今在阳宝山数万平方米的斜坡上,有灵塔124座,和尚墓71座,和尚坟100余所,由于年代久远,墓碑上的文字已很模糊,但石刻塔院浮塔造型还清晰可辨,有圆型、方型、宝塔型、六角型、八角型等,浮塔上的图案有花、草、鱼、虫、兽、人物等。整个塔林占地10多万平方米,其年代自明崇祯初至解放前夕,最高石塔逾4米。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考察经贵定时,也曾住宿于阳宝山,而历代各方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常上山赋诗作文,昕经礼忏。

  沿着石刻塔院而上,步行数十分钟便来到了莲花寺遗址。在明代香火盛期,阳宝山脉修建了3座寺庙,前山有莲花寺,后山有飞凤寺,在飞凤寺左侧是公山寺,三寺形成品字型分布在阳宝山脉,僧人最多时达200余人。三座寺庙中,又以莲花寺最大。明朝时修建了莲花寺,规模宏大,香火旺盛,被誉为西南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历来佛门与茶有不解之缘,无庙不种茶,无僧不嗜茶,莲花寺也如此。康熙《贵州通志》载:“屡著灵异,来朝者众,遂为名山,山产茶,制之如法,可供清缀。”阳宝山所产茶叶,因产自莲花寺开山鼻祖白云大师亲植茶园,当地人也称白云茶,又分云雾茶、白鹤茶等绿茶佳品,并一直由山僧掌控着该技术及延续传承。据史料记载和当地传说,明代建文帝时期,燕王朱棣起兵后,建文帝神秘失踪,从皇宫暗道安全逃出后,曾先后到过云南四川和贵州镇宁、朱昌等地,最后到贵定隐身在飞凤寺后的仙人洞,品茶养性修善。《贵定县志稿》记载,此地成为白云大师藏身修炼之所,今有丹灶遗迹。除此之外,贵定云雾茶业频上各类史料,如《贵州古代史》载:“栽培茶树……。贵定阳宝山、翁栗坡、五柯树、摆耳等地出产,特别是贵定阳宝山的云雾茶最著名,色清味香。”清《黔南识略》载:“山顶茶茁云雾中,为贵州冠。今犹充贡,岁出常不足”。《金鼎山云雾茶歌》载:“黔中茶品阳宝绝,贡茶不盈常外传。”在1997年,一代宗教大师赵朴初品饮此茶,陶醉之余,挥毫书下“佛茶”两个大字,题词立于阳宝山下,与莲花寺遗址一道,向往来游人诉说着佛茶曾经的历史。

  2011首届最美茶乡――永义乡

  “得天独厚,景美茶香”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印江永义团龙村考察时留下的一句话,永义乡位于梵净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保护区内,这里溪流潺潺,古树参天;这里雾中有山、山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其天然的美丽风景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出产的高品质茶叶――梵净翠峰。

  永义乡现拥有茶园8000多亩,是印江县依托梵净山景区打造的茶旅一体化重点乡镇,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感受印江丰富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听茶歌、看茶艺表演,品梵净山茶,还可以到梵净山去看睡佛、攀金顶等,这里是打造茶旅一体化优势较为突出的乡镇和理想地方。

  永义山好,水好,茶好。在梵天净土中,永义团龙茶园淡定从容。交通虽然不便,但正在修建中的公路告诉我,这是暂时的。茶场青翠养眼,像绿珍珠抖落山间。在茂密森林的呵护下,茶园的寂静融和了茶与佛教、与山水、与纯朴茶人等众才之长,相宜得章。摒除了凡间浮躁,使茶清新与雅致的长处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变幻莫测的云雾与沸水中翻滚的翠芽形成了某中呼应。森林浓郁的香味,与茶的芬芳相叠加,更能安慰焦躁的现代人。

  印江团龙《柴氏宗谱》记载:“永乐辛卯,广征方物,土司追逼,苦于无奈。致茶祖急中长智,以团龙茸茗而献之,上大悦,恩为宠物。”至今在永义乡的团龙村生长着千年茶树王和大片的贡茶林。

  梵净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和旅游圣地,是地球上同纬度保留最完好的绿色宝库,被联合国列为六个“地球上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之一。在梵净山胜名之下,其地方品牌“梵净翠峰”、“团龙贡茶”走出深山容易;这里有包括8个茶叶景点在内的旅游景点多达26个。有旅游观光车、专业导游、大型宾馆、农家乐等设施齐全,接待能力在500人以上,茶旅结合潜力不小。这是别处无法分享的先机。

  印江茶文化

  茶满伤人,这是规矩

  永义乡种茶历史悠久,团龙村产的茶叶在明朝永乐年间(1411年)就进贡皇家,被赐封为“贡茶”,“团龙贡茶”走红明清,至今声誉不减。

  团龙村所产“贡茶”闻名遐尔已近600年历史。“团龙贡茶”与其说是名特产,毋宁说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佳珍,绿色宝库中的精品。这里除了一派葱笼生机、莽莽苍苍的原始生态外,还有众多的清泉,纵横交错的溪流相互交织,形成山重水复,层林尽染,百鸟争鸣的优美画景,堪称“世外桃源”。

  奇怪的是,这个村的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贫是富,家家都有经常饮茶的习惯,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茶具。茶罐煨得油黑发亮,被茶垢和烟腻糊得看不见陶质,最久的已传了五辈人。茶碗分几种类型,自家饮的是清花小碗,给客人的是一种细小的茶杯。给客人倒茶也很讲究:将煨好的茶水执于手中,空杯举到客人面前,罐口朝客人的右臂方向,轻轻地倒上小半杯,想多饮也不可多得,问明底细,他们说:“茶满伤人,这是规矩。”本文转自:西湖龙井资讯平台

  茶采三次

  这里的土著民族有用茶作为祭祀的习俗,在祭祀的时候还有个古老的习惯,吃饭时不准说话,菜不分盘,混合而煮,不准动刀,只能手掐,肉不细切,只能成砣,吃后各自离去。

  这里的山民对古代的茶坞,不施肥,也不剪枝,他们说:“施过肥的茶便失去了本真和本色茶味。”顺其自然,老死为止。采茶也只能分三次,首次是清明节前后的清明茶,称为“阴阳茶”;二次是立夏前后采的茶,称为“热茶”;三次是立秋前后采的茶,称作“扫尾茶”。炒茶也有讲究,茶采来后让其先捂上三五个小时,然后将锅洗净,以文火一次炒干,装在罐子里,用火纸封好,置放柜子里。

  2011首届最美茶乡――雷山脚尧村

  “绿色的山川,绿色的田野,绿色的家园。森林,草坡,农地,水面,眼前一片绿色。走近绿色的雷山,摘几片绿叶,聆听绿色的声音,接受绿色的爱抚,享受绿色的自然,让人觉得绿色的生命充满着永恒”。这是到过雷山的文人墨客对雷山的直接描述和真诚感受。

  脚尧村,这是个非常雅致村落,茶园全部建设在村子背后的山上,看起来没有永兴、田坝这些地方的茶园壮观,但给人温馨、别致的感觉。脚尧村种植茶叶的历史悠久,全村2000多亩茶园,人均约2亩茶,是银球茶、清明茶的重要产地。

  脚尧村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气候变化莫测,土壤中有益于人的微量元素丰富,这都有利于出产好茶。山高坡陡,森林覆盖率高,公路蜿蜒曲折,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种茶无疑是最佳选择。

  区内人烟稀少,居民全都位于茶园之下,茶园没有任何生活污染,茶园上是茂密的森林,茶树得以处于半野生环境,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的优良品质。由于离旅游热点西江千户苗寨不远,又位于前往雷山原始森林的途经之地,有较大的旅游价值和潜力。

  最值得骄傲的,雷山的“银球茶”当年成为是周恩来总理对外馈赠礼品之一,赠与美国朋友,以“银球茶”传播友谊,从此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这是雷山茶叶的荣誉。

  石阡伍德镇

  石阡是“中国温泉之乡”、“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石阡又是 “中国苔茶之乡”, 石阡还是贵州省仡佬族的三大集居区之一。泉茶合璧,温泉文化与茶文化的交融,仡佬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让石阡象《情姐下河洗衣裳》的旋律一样,质朴、优美、甜静。

  特别的山,特别的水,酿成了石阡特别的茶――石阡苔茶。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都对石阡苔茶有着极高的定位。

  五德镇到处群山峻岭,海拔800-1000米左右,生态植被良好,种茶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苔茶的发源地,也是中国苔茶文化的发祥地。五德在山高坡陡的喀斯特地区种植茶叶,应该是这片土地的最佳选择。利用茶园保水、保土、保肥,实现了水土保持的功能,为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创造了条件。茶园规范管理与精细茶叶的加工,加上甜茶的开发利用,为五德茶叶发展探索出了可行的路子。五德的可贵之处,可概括为五个方面。茶园保土保水,有生态之德;种植茶叶致富,有惠民之德;保留1500余棵古茶树,有造福之德;苔茶香高味醇,有宜人之德;各民族和谐相处,有互爱之德。茶乡五德,五德之乡,名副其实。

  区内人文景观独特,苗、土家等少数民族的和谐相处,产生了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增添了重要元素。早在明永乐年间,新华绿茶就被列为“贡茶”,在上世纪50年代新华红茶送京参展,受到周总理褒奖,欣然题词“茶叶生产、前途无量”。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贵州最美茶乡”评选入选茶乡风采展示”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11/1102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油茶 石阡 茶叶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