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浙江省宁海县:打造海洋经济强县 推进蛏子品牌建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7  浏览次数:8817
内容摘要:浙江省宁海县:打造海洋经济强县 推进蛏子品牌建设

  宁海县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养殖面积连续10年全省第一,尤其是蛏子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新近荣膺“中国蛏子之乡”称号。在获得“中国蛏子之乡”荣誉之际,如何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海水养殖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海洋经济强县,是宁海县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课题。

  一、宁海县蛏子产业发展的现实优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从2003年开始就提出了“按照工业思路抓农业,围绕主导产品抓落实”的新举措,把海水养殖业确定为我县农业主导产业,把蛏子确定为我县十大农业主导产品,有力地推进了我县蛏子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一)条件独特,蛏子养殖的水域滩涂资源丰富。

  我县海洋资源丰富,海水养殖条件优越。象山港、三门湾是浙江省水产养殖条件最好的三大港湾中的两个,港湾岸线全长176公里,沿海有五大溪流注入,海域风浪小、水质肥、涂质松,营养盐丰富,是多种海洋生物繁殖、索饵、生长栖息的优良场所,发展蛏子(学名为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以下相同)养殖的条件得天独厚。全县拥有浅海与滩涂面积41.84万亩,其中滩涂23.54万亩,同时,现有海水池塘养殖面积约8.2万亩。因此,全县可养蛏子面积达30余万亩。

  (二)投入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按照市、县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从2005年开始把海水养殖池塘的标准化改造列为渔业工作重点内容之一,五年来,投入近亿元,改造成海水池塘高标准3.5万亩。通过对养殖区的池塘及配套的水、电、路、渠、闸和管理房进行的改造,为养殖户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更为我县蛏子等水产养殖的单位面积产量、品质的提升创造了条件。改造后池塘的养殖收益增幅均在15%以上。2011年1月我县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池标准化建设先进单位”。

  (三)规范管理,缢蛏养殖技术标准化进程加快。我县十分重视养殖基地的制度管理,将此项工作列为沿海镇乡政府年度渔业管理的考核范畴,大力推广合同管理制度,将执法检查与产品抽检相结合,积极推广实施标准化健康养殖,创建了“蛏虾(蟹、鱼)共生”、“蓄水养蛏”、“养蛏水质调控”等生态养殖“宁海模式”。2006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蛏子“标准化养殖示范县”。至2010年底,全县蛏子养殖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已达35家、通过认证面积5.7万亩,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的16个、列国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6个,有力地推进全县水产养殖标准化生产。

  (四)规模流转,蛏子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近几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把引导水域滩涂经营权向规模化流转作为新一轮海洋渔业经济升级增效的主要内容。全县共创建的水产专业合作组织50余家,初步建成以养殖公司、养殖场为主体,以水产专业合作社为补充的蛏子养殖生产组织体系。蛏子养殖区域遍布沿海,产量达到50488吨,占全县海水养殖产量比重高达40%,占宁波市蛏子养殖总产量的80%以上,蛏子养殖户人均收入2万余元,蛏子养殖业已成为宁海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五)宣传推介,宁海蛏子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宣传宁海蛏子,从2006年开始,海洋、贸易、旅游等部门协同长街镇,连续举办了六届“长街蛏子节”,提高了宁海蛏子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我县还积极通过国家省市渔博会、农博会、食博会、历届开游节等平台,通过组建宁海蛏子网站、宁海八鲜网站等形式,使宁海蛏子声名远播,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长街蛏子多次被评为省、市渔博会、农博会、食博会的金奖产品。2010年宁海蛏子又荣获“浙江省水产品双十大品牌”产品。中央电视台二台、七台等新闻媒体也相继来我县就蛏子产业进行拍摄和宣传。由于蛏子品牌宣传工作到位,宁海蛏子的销售形势大好,销售价格也不断上升,有力地促进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

  二、蛏子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海洋环境不容乐观。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及农用化肥、农药、重金属等随雨水汇流入流,海洋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富营养化趋势加剧,给蛏子养殖业带来一定的影响。

  2、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养殖户在生产实用技术、病害防治技术掌握上仍存在盲区;蛏子种苗的生产,种苗的产量、品质难以满足大规模养殖和高质量蛏子的需要;蛏子起捕技术落后。

  3、精深加工技术缺乏。目前,我县蛏子以鲜销为主,而蛏子的加工产品仍以传统的粗加工为主,主要有蛏干、咸腌蛏等,缺乏精深加工技术,产品的加工附加值不高。

  三、蛏子产业发展目标及对策

  宁海蛏子产业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积极构建现代渔业”的总体要求,以打响宁海“中国蛏子之乡”,提升宁海蛏子品牌价值为重点,以渔民“双增”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蛏子养殖组织化、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提高蛏子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宁海蛏子的“龙头”效应,带动全县海洋渔业经济的全面发展。“十二五”期间,养殖规模保持稳定,无公害养殖和绿色认证基地面积到70%以上,总产量达到6万吨,总产值8亿元。

  1、进一步完善蛏子产业发展规划。海水养殖业是我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蛏子又是海水养殖业的当家品种。因此,我县将把加快蛏子产业发展纳入全县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和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广泛开展沿海养殖业对比调研的基础上,对原有规划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市场、新发展的需要,推动我县蛏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2、进一步加大对蛏子产业的扶持。随着大片滩涂的围垦,海水养殖池塘作为蛏子主产区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因此,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以海水养殖池塘为重点的蛏子精养区基础设施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现代渔业、新渔村建设和为民实事的工程抓紧抓好。 “十二五”期间,要继续将海水池塘标准化建设列为重点扶持方向,鼓励有实力的社会资本投入,改善海水养殖的生产生活条件。

  3、进一步加强科技研究和“长街蛏”原种保护。建立和完善海水养殖科研、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鼓励科技人员面向生产第一线贡献才智。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政策引导、课题招标等方式,加强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工作,开展长街蛏子提纯复壮等基础性研究。在保护和培育传统的滩涂蛏子附苗基地的同时,加大蛏子人工规模化繁育的研究与推广,建设一批滩涂贝类苗种中间培育基地,以确保我县蛏子养殖的优质苗种资源。

  4、进一步完善蛏子营销服务体系。要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发展产业化经营。对宁海蛏子开展深加工,争取以蛏子加工带动一条产业链的形成。在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不断开辟生产基地,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拓宽市场流通,实现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要学习“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和象山海鲜等的营销策略,鼓励企业在全国各地发展“宁海海鲜”或“宁海小海鲜”为品牌的餐饮业;鼓励开展以蛏子为主的烹饪大赛,不断开发宁海品牌菜系;鼓励宁海名特优产品(旅游商品)购物市场在长三角城市开设连锁市场(配送中心),扩大以宁海蛏子为主的宁海海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5、进一步加强宁海蛏子的品牌宣传。重点是“八个一”:树立一个品牌,即“中国蛏子之乡”,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使这一品牌名扬天下;办好一个节庆,即“蛏子节”,要把“长街蛏子节”升格为“中国(宁海长街)蛏子节”,乃至“中国蛏子节”,成为国内著名节庆;征集一句口号,征集“中国蛏子之乡”、“中国蛏子节”的主题口号和标志;征集一首歌曲,即《中国蛏子之歌》;编排一个舞蹈,反映蛏农的生产、生活以及蛏业的兴旺和发达;编篡一本影集,全面反映“中国蛏子之乡“的蛏子产业情况;拍摄一部专题短片,在电视、网络上播放;做好一个网站,即“中国蛏子之乡网”,落实专人及时更新和维护。

  6、进一步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务已经正式批复了《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全省正掀起了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海洋经济将成为浙江未来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但是,海洋环境也因此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更加关注海洋环保工作,要严格执行对涉海工程的海域环评制度和渔业环境评估制度,杜绝重污染企业的入户;要更加重视日常的海域环境监测工作,及时通报海域环境状况;要营造高压的态势打击向海区乱排放现象。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浙江省宁海县:打造海洋经济强县 推进蛏子品牌建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07/1071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蛏子 宁海 我县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