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县立足于加快民族乡村新农村建设步伐,坚持因地制这宜、因人制宜,多管齐下,着力提高民族乡村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造血”能力。
一是重点式培训。在4个民族乡集中对村组干部、少数民族群众产业发展带头人重点进行枸杞、甘草、红花和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配套技术的培训,先后举办集中培训班35场次,培训乡村干部和示范农户5500人(次),有力提高了自富带富能力。
二是现场式培训。结合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选派8名科技人员,聘请甘肃农业大学的5名教授担任培训教师,深入民族乡村开展现场技能培训。培训中,重点讲解现代农业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肉羊品种改良、舍饲育肥及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与管理等内容,共开展技能培训28场次,培训民族乡村群众7000人(次),帮助群众及时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开放式培训。结合移民乡村基层党建观摩等活动,组织民族乡村组干部和示范户到老乡镇实地观摩学习,举办创业致富能人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和扶贫开发交流会,为民族乡村群众“传经送宝”,组织特色种植带头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嘉峪关、敦煌等附近县市产业示范基地考察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
四是专题式培训。组织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实践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编印农作物栽培技术规程、种养手册等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料,先后向民族乡村群众发放各类资料2.2万份,通过专家书面答疑、专题讲解等形式,使民族乡村群众手中有了便捷的“生产字典”。
五是远教式培训。针对移民乡村特别是民族区域群众文化层次较低的实际,利用在县电视台开办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频道和瓜州《农业天地》栏目,围绕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等内容和瓜州农业开发项目,由农业技术人员实地录制,进行播放,把丰富多彩的远教节目送到“炕头”,使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掌握大量的生产生活信息,有力激发了民族乡村群众致富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