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4日专电(记者刘晶瑶)农产品安全问题关系到百姓能否吃得安心、吃得舒心、吃得放心,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上海市1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之一和9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先行区之一的金山区廊下镇更是将这一领域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借鉴海内外农业园区成功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优势,用现代农业发展的“廊下模式”建设上海的“放心菜园子”。
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之一,正是多头监管、分散管理、多头执法。从田间到百姓的餐桌需要经过无数道工序,而每一道工序上的负责人都不甚明确,环节之间极易出现断层和责任推诿。而想避免这种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多方互相踢皮球现象就必须整合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在这点上,“廊下模式”的做法值得借鉴。它以金廊公路沿线保护地设施菜田及露地菜田为依托,进一步加快蔬菜育苗、蔬菜加工包装、冷链储运等支农项目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化、基地化发展。同时,对沿线农业基地进行适当包装,推进上海市蔬菜观光示范园创建工作,打造“田头超市”,营造独特的蔬菜种植观光景色,逐步形成沿金廊公路蔬菜种植观光带。
据廊下镇副镇长盛邱根介绍,廊下近年来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区产业集聚效应,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力争实现优质、安全、营养的农副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覆盖,不断做大高端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区,做出“吃在廊下”的质量品牌。
目前,金山区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形成农产品生产者自律为基础,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为重点的具体做法,从源头上抓起,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在去年10月份金山区成立了上海市首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之后建立区农业执法大队,加大对农产品执法力度,还在每个镇上设立标准化的农产品检测室。据悉,今年还将成立廊下农产品质量监管站作为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到各乡镇。一系列的监管制度,旨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农产品。此外,金山区还建立了一套可追溯性体系制度,就是对农产品投入品,如化肥、有机肥、种子、各类农产品药物等进行监督,并记下生产档案,如用药记录等,再对每个产品标上产地准出证明,没有这个证明的,一律不准进入沪上各大市场。
正像你走进廊下所能看到的朴素惬意的“白墙、黛瓦、观音兜”的民居一样,“廊下模式”式下的农村新天地,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收益逐年增长,也真正为了上海名副其实的“放心菜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