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新叶模式”探索村庄改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6  浏览次数:8847
内容摘要:“新叶模式”探索村庄改造

    本报讯 (朱桂林 朱瑞华 王士斐) “七一”刚过,奉贤区庄行镇新叶村首期建造的一百幢联体别墅式农民新居齐刷刷地亮出诱人的姿容,再过一段时间,首批入住的197户村民,就会从村干部手中接过自家的新房钥匙。新房近处,正在修建“街道”、日用品商店和农资供应点,以及医务、健身、娱乐、学习设施一应俱全的农家会所。村民们争相告诉笔者,不出大钱,不出村子,就能过上不输城里人半分的生活,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走进新叶村,但见一批破旧农宅已经拆去,一块块原本散乱、不平的农田,已被整治得连片、平坦,新田里刚播种的水稻与新房一样见天长高。村党支部书记姚建中、主任宋育华兴奋地说,以前,全村844户、3278人,分散居住在41个村落,宅基地426亩;如今,归并建设一个集镇式农民新家园,省下宅基地202亩。加上土地综合整治垦复非耕地605亩,节约工业及公共设施用地59亩,一举新增耕地866亩。增量耕地进入区土地储备中心,村里就用获得的新增耕地奖励费,加上市、区、镇财政的村庄改造补贴和农民的自付费共2.5亿多元,建设农民新家园。他俩说:“村里没出钱,村民平均每户只出3万元,盘活用好土地资源,一个好点子,下出了新农村建设别开生面的一盘好棋。 ” 

    从外区县赶来观摩的干部、农民赞赏奉贤区建设新农村的这项创新之举。与区新农村建设推进办一起、为此悉心操劳一年多的区规土局负责人表示:“新叶模式”,立足利国惠民,借农宅归并,兴土地整治,耕地增量、用活,农民住好、增收,一举多得。例如,新叶村叶家12组的村民顾迪初,他家老宅大、人口少,225平方米新房即将入住,一分钱不出,还能拿到旧房动迁节余款11.1万元。叶家10组村民张水发的老宅小、人口多,要了270平方米新屋,尚需自付10.3万元。想到30多年前造的老屋既破又漏,住得胆战心惊,全家二话没说,一齐倾尽压箱底积蓄交了款。他说:“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儿子、孙子成家也不用愁了,值!” 

    新农村的新生活,正在新叶村次第展现。整治后的耕地成方连片,易于集约化规模经营。今年2月村里组建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100多户村民携田入股加入。昊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捷足先登,在此种植适宜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大米。入社农民进企业工作,有工资收入,有每亩保底分红800元,并视市场变化和企业收入相应增加。明年底,四期农民新家园全部建成,昔日奉贤的“西伯利亚”,成为住宅一流,环境优美,生产、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农田面貌崭新的现代化新农村。合作社便以“快乐农庄”形态,导入旅游业、农家乐,村民空余的房间成为星级标房,老年农民成为服务员工。合作社统一经营开发土地资源,经营性收入会不断增加,村民获得的二次分配收入也会逐年增多。 

    一年多来,几乎日夜“泡”在新叶村的区新农村推进办副主任房同盟感慨良多:“新叶模式”之所以可行,构想源于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政府花钱造“样板”,而是为农民着想,帮他们用好土地资源。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叶模式”探索村庄改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06/1043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新叶 农民 耕地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