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1/6的山东,多年坚持科学用水,紧抓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水利建设为抗旱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保障,还为粮食持续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水利,谋划未来发展蓝图。我国水利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这是新起点、新阶段、新机遇。”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接受“践行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媒体采访团采访时说,“但水利绝对不是旱了就浇灌,涝了就排这么简单,山东要从总体上谋划改革发展。”
山东省“人多水少、十年九旱、旱涝交替”……自去年入秋,山东省有150多天无有效降水,全省平均降水不足15毫米。在这样令人揪心的旱情下,山东省实现了小麦生产“九连增”,而且连续八年“增产增效不增水”。
大旱之年大丰收,这是山东省多年来坚持谋划农田水利,实施科学灌溉,转变用水方式取得的喜人成绩。贾万志告诉记者,近年来山东在水利上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基本搭建起以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胶东调水工程为大动脉的T字形调水大框架,全省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到280亿立方米。二是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累计投入110亿元解决了3410万农村人口的吃水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三是累计投资115亿元在全国率先完成了规划内158座大中型和388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山东作为全国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先行先试省份,率先在全国出台了《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通过实践,山东水资源调配能力不断提升,建成各类水资源调配工程123万处,年总供水能力达到280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390万亩。农田由过去的“望天收”发展为水浇田。
“过去浇一亩地要30多块钱,自己装个机器要半天不说,柴油钱还贵,现在浇一亩地只要18块钱。而且妇女拿着一张卡就能在家浇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北十里铺村农民李令祥激动地告诉记者。现如今,当地农民浇地只要拿着一张射频卡,把卡片往田头的刷卡器上一插,地头的出水口就涌出了清水。“过去全村3000亩地浇一遍要20天,现在只要6-7天。”他说。
记者了解到,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三年总投资9690万元建设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县,2010年改善灌溉面积4.5万亩,实现小麦年增长900万公斤,节水405万立方米,节能40万千瓦时。实现一次性提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彻底改变过去三级提水浇灌,大水漫灌的传统浇灌模式。
山东省水利厅厅长杜昌文说:“山东省力争从制度上探索‘以用水方式的转变促发展方式的转变’。已明确实行区域限批制度,凡是达到或超过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取水许可,初步形成了‘以供定需’、‘一控双促’(控用水总量,促用水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