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人畜混居成历史 农牧民搬入安居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5  浏览次数:8513
内容摘要:人畜混居成历史 农牧民搬入安居房

   “过去啊,农牧民都住人畜混住的房子,低矮、阴暗。下面一层是牦牛,上面一层住人。好点的能盖土坯房,家里困难的哪有房子住,都是窝棚。”西藏拉萨市堆龙德庆县安居办副主任罗江西说。

    如今,高原清澈的阳光下,一幢幢、一排排的二层新房错落有致,熠熠生辉。这些漂亮的房子,共有一个代表幸福的名字--"农牧民安居工程"。

    2006年以来,西藏开展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调动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截至2011年3月,全区安居工程累计投入179亿元,已有27.48万户、140余万农牧民住上了安全适用的房屋,农牧民人均居住面积已达23.62平方米。

    西藏的安居工程以"政府扶一点、援藏帮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了农牧民群众的建房成本。从普通农牧民家庭到绝对贫困户,补助标准从1万元到2.5万元不等。农房改造以"宜改则改,宜建则建,宜迁则迁"的原则,最大程度地尊重农牧民群众的选择和生活习惯。

    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的扎西次仁回忆说,人畜混居时,到了夏天,客厅里苍蝇乱飞,臭气熏天。项目的实施不单改善了农牧区的人居环境,更带来了农牧区整体面貌的显著改善和农牧民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的重大变化。安居工程的实施使西藏农牧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20%至30%,农牧民家里第一次有了单独的卧室、厨房、牲畜棚圈。

    安居工程实施以来,西藏还大力推进"八到农家"(水、路、电、通讯、广播电视、沼气、优美环境、邮政)工程,至今已实现545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综合活动场所的目标;新增159个乡镇的1659个行政村通公路,新增用电人口74万人,新增安全饮水人口95.24万人,基本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0.28%、91.41%,13.5万户农牧民用上了沼气。

    不但农牧民居住环境和卫生条件显著改善,农村消费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激活,一大批新家电、新家具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安居,还打通了当地人的"财路"。6月份,一条从羊八井到纳木错的旅游线路开通,就从通嘎村前经过。于是,村民们利用沿街优势,找到了新的财路。新近开业的"羊达乡民俗村",成为藏家旅游新景点。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人畜混居成历史 农牧民搬入安居房”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05/1039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