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桃花遍地开,六月蜜桃满枝桠。
作为我区最成功的水蜜桃基地,丁前村迎来了它的第三个丰收年。当地村民说:“‘丁前桃’好就好在果肉不离核。我们丁前村的变化,离不开党支部书记杜广华。”
与“水”相关的几个故事,成为杜广华创先争优的真实写照。
富民,种起水蜜桃
在丁前村的百亩桃园里,乒乓球大小的水蜜桃错落有致地挂在枝头,7月丰收在望。
说起水蜜桃的由来,杜广华记忆犹新:“2003年,我们村里举行了民情恳谈会,当时大家觉得应该引进种植奉化水蜜桃。”经过比对,杜广华发现当地近三年来的气候、湿度等情况与奉化的种植环境基本上接近。
为了激励村民的种桃积极性,在杜广华的发动下村两委拿出了10万元的启动资金。村民老杜高兴地说:“3元一棵的桃苗,还包括土地翻耕的费用,都是由村集体出的,我们自己不用掏一分钱。”
桃好也得勤吆喝。前些天,丁前村成功注册了“丁前桃”的商标。为了扩大水蜜桃市场,杜广华找到有着多年水果种植和贩销经验的村支委林普福商量,并于2008年5月份成立了台州市路桥龙达水蜜桃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成立,使丁前桃在畅通销售渠道的同时,有效规范了种植管理,确保了水蜜桃的质量。
就这样,“龙达”牌水蜜桃迅速在业界打出了响亮的名号。到目前为止,丁前村已经拥有了近600多亩的桃园,成为远近闻名的桃花村。村民们从事农业的收入从之前的500元/亩提高到了现在的近10000元/亩。
惠民,修通自来水
现在虽然是盛夏时节,不过在丁前村吃水却并不成问题。在杜广华的带领下,丁前村结束了“靠山吃水”的历史,用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靠山吃水”让丁前村吃了不少苦头。由于丁前附近只有低矮的山峰,因此山水积蓄并不多,所以一到旱天就会出现用水难的问题。在丁前村老人协会前,有老人回忆说:“那时就得靠买外面送来的水过日子,一吨要2元左右。”特别让杜广华揪心的是,由于环境污染山水已经并不安全,有些村民吃山水甚至导致牙齿发黑。
“当村干部就得为村里办实事。”杜广华内心始终有着这样朴素的想法。尽管丁前村集体经济并不富裕,但杜广华觉得无论如何都得解决好用水问题。考虑到村民有长期免费使用山水的习惯,杜广华请区有关部门专门来村里进行检测,发现原来的饮用山水盐碱超标,从而使村民认识到用水改造的必然性。
让村民参与村务决策,是杜广华带领的村两委的一个共识。在村自来水改造上,杜广华也多次召开了村民代表等会议,最后确定在村集体出资30万元的基础上,其余由村民共同出资解决。
由于事前做细了工作,在长达一个多月施工过程中,管线布置等问题都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丁前村也因此成为桐屿街道北片第一个喝上自来水的村庄。
助民,勇救落水童
从早初的村委会主任,到现在杜广华已经第三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期间,杜广华一直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不过,一次救人义举却让他成为媒体瞩目的焦点。
事情发生在今年5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当地一个小女孩带着4岁的弟弟经过共和村的小桥时,由于桥上的围栏空隙比较大,4岁的小男孩不慎掉了下去。小男孩在河里拼命挣扎,桥上的小女孩吓得不知所措,连话都喊不出来。
这时,杜广华正好开车经过,目睹了这一状况。于是,他立即下车,来不及脱衣服就跳进又脏又臭的河里,当时河里泥床很厚,杜广华艰难地抱着孩子努力往上顶,后来附近的群众也闻声赶来帮忙,小男孩终于被成功救了上来。
“勇于救人的事,电视上看到很多,但是发生在自己身边还真是让人感动。”几名目睹了救人情景的村民争相说起了杜广华勇于救人的事。
在前阶段更换二代身份证时,很多上了年纪的村民行动不方便,又不清楚办证流程,杜广华就开着私家车接送他们办证;村里有低保户身患尿毒症晚期无钱医治,杜广华就从腰包里掏出5000元资助他们一家,平日里也不时给予照顾。为了让村里老人安享晚年,杜广华和村两委成员连续三年部分出资请老人们外出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