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宽阔的机耕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三面光渠道流淌着清冽的溪水,绿油油的稻田生机勃勃……走进八步区铺门镇东水片2010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广袤田野上,满目的新农村和现代农业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春耕生产时,我们村的三面光渠道和机耕路已经修好了,以前的‘望天田’经过改造都变成了高产节水高效农田,农民群众多年的梦想与渴盼得到实现,现在大家对农业生产信心十足。”项目区内车龙村支书李忠湛感慨地说:“这全靠了党的惠农政策,是农综土地治理项目给我们农民带来了实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年,该区都努力争取国家农综项目及资金,认真实施好这一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通过大力实施土地治理、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开发项目,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渠相连、路相通”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生态改观的目标,收到了显著的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了和谐动人的“富民曲”。
2010年度农综项目全面竣工
2010年8月,该区启动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在铺门镇东水片沙冲灌区实施农综土地治理项目,总投资16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9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360万元,该区财政配套资金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70万元,农综开发总面积1.38万亩;二是在铺门、莲塘两个镇实施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10万吨优质粮加工财政贷款贴息项目,项目贴息贷款额4914万元,财政贴息额160万元;三是在莲塘、桂岭、贺街三个镇实施水渠、机耕路等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由中央财政投入80万元。
为加快项目进度,该区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和扶优扶强的原则以及国家农综项目建设标准,充分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实行水利、农业、科技等措施齐上阵,推进项目区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同时,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专人管理和区级报账制,并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项目竞争立项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公示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工程竣工验收制等一系列制度,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了工程质量。
到今年4月上旬,该区2010年度农综项目已全面竣工。其中土地治理项目惠及铺门镇沙冲灌区车龙、全乐、安定、兴全、河南、鹤州、河东等7个行政村共3481户农户,共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38万亩,清挖疏浚渠道25.6公里,修建三面光渠道26.35公里,配套建设桥、涵、闸13座;新建和改造机耕路16.45公里,配套建设桥、涵4座;通过机械深耕和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完成土壤改良0.51万亩,推广旱作农业0.3万亩,科技培训农民0.65万人次,先进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0.55万亩。通过土地治理,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据测算,项目区内每年可提高粮食亩产量150公斤,亩新增纯收入200元,每年可增产稻谷总量207万公斤,农民新增纯收入总额276万元。在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建立了优质粮示范基地1万亩,发展了优质粮订单基地7.06万亩,直接带动了68300多户农户种植优质粮。在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方面,共衬砌三面光渠道3.4公里,修复机耕路4.1公里。今年5月下旬,该区对2010年度农综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自查验收,确认该项目工程布局合理、工程质量全部合格,通过验收。
“十一五”农综项目硕果累累
据统计,2006年以来,该区先后在大宁镇雷头灌区、贺街镇新峰灌区、桂岭镇桂岭河灌区、莲塘镇莲塘河灌区、铺门镇沙冲灌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个,累计投入资金5805万元,清挖疏浚渠道103.6公里,修建三面光渠道133公里、机耕路63.25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56万亩,改良土壤4.19万亩,推广旱作农业0.5万亩,培训项目区农民1.8万人次。通过土地治理,累计新增灌溉面积0.3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4万亩,新增粮食1052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120元。5年来,先后在贺街、莲塘、铺门镇实施800亩香菇栽培、300万公斤蔬菜加工、10万吨优质粮加工财政贷款贴息等3个产业化经营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114万元。
该区通过实施农综项目,提高了农民科技意识和农产品生产能力,极大地带动了香菇、淮山、无公害蔬菜、超级稻等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各项目区真正成了该区科技兴农的推广区、结构调整的示范区、生态农业的样板区、现代农业试验区和农民增收的带动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