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六月芳菲尽,惟有杨梅红满枝”,我市杨梅陆续进入了盛产期,位于象山县蟹钳港的泗洲头镇宁静的乡间小道变得车水马龙,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今年虽然是杨梅“小年”,但由于前期雨水充沛,采摘期天气较为晴好,加上管理到位,当地产的杨梅个个饱满、酸甜可口,而且售价普遍低于慈溪、余姚等地,可谓物美价廉,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及余姚、慈溪多地商贩前来采购。
但日前的一场“米雷”风暴,却让该镇很多果农高兴不起来,由于来不及采摘,大量的杨梅被风雨打落,而且很多熟透的杨梅只能眼睁睁看着烂在树梢,就算冒雨采下来的杨梅也是湿答答的买不上价钱;而墩岙村半山腰杨梅专业合作社的鲍师傅却不着急,日前,市农科院加工所保鲜团队在墩岙及下马岙村蹲点指导开展杨梅保鲜产业化示范,鲍师傅家的杨梅就是在雨前采收并已保鲜,客人门对他家的杨梅都竖起了拇指……
其实,这其中原因在当地已早非什么秘密。依托市级保鲜科技特派员团队和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市农科院加工所联合泗洲头镇农办及杨梅主产村开展杨梅保鲜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示范,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加工所杨梅保鲜技术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去年在下马岙村开展杨梅产业化中试的初步成功,让当地百姓看到了科技的“魔力”。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墩岙等杨梅主产村也建起了保鲜库。
众所周知,本地杨梅采摘季节短,一般在7~10天,而且正值梅雨及台风多发季节,过多的雨水直接影响到杨梅的风味和商品性,应用农科院加工所 “纯绿色”的气调保鲜技术及采前措施,可最大限度保持杨梅特有风味,将有效减少降雨、产期短等因素对杨梅产销产生的束缚。据预计,农科院加工所今年将为当地指导开展规模为5吨的杨梅保鲜产业化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