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1-07-01  浏览次数:8868
内容摘要: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陇原大地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农业农村日新月异,展现出一幅和谐宜人的景象。

  粮食丰产:解决了困扰历朝历代的吃饭问题

  6月25日,全省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在宁县早胜塬拉开帷幕。焦村乡西李村农民李来奎感慨道:“尽管今年连遭冬春夏大旱,但县乡干部帮我们拉水浇地,又是一个丰收年。”

  全省农牧、统计、气象等部门会商预计,今年夏粮产量稳中有增。

  甘肃,干旱多灾,史书上屡见“连年荒旱、禾稼全无收获、饿殍载道”的记载。抚今追昔,甘肃粮食生产走过了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

  1949年解放后,党和政府通过土地改革,甘肃农民第一次得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个农民千年来的梦想,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来,陇原农村沐浴在一片阳光中。贫瘠的原野上,出现了多年看不到的生产热潮。陇西县碧岩公社红崖湾生产队把土地划分到户后,春耕又快、又细、又好,夏秋粮大丰收,第一次交清公购粮;庆阳县城关镇王沟门生产队王魁承包了66亩山地,一下子变得吃穿有余。

  今天,困扰全省发展的粮食难题终于解决,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自给有余的历史性跨越。全省粮食连续7年稳产在800万吨以上,其中2010年创下958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

  中央和省委连续8年出台1号文件,构建起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能够顺利而及时地落实到农民手中,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的各项投入。2005年甘肃全面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和屠宰税,农民从此告别了上千年来压在肩头的“皇粮国税”。

  与此同时,甘肃粮食生产积极依靠科技,增强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甘肃科技人员独创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是旱作农业革命性的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2090万亩,累计增产粮食313.5万吨。今年推广的1057万亩全膜双垄沟播玉米,虽然遭受干旱,但依然郁郁葱葱,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特色产业:鼓起了农民干瘪的“钱袋子”

  农民肚子吃饱了,但“钱袋子”仍然干瘪。到2006年末,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全国倒数第一。省委、省政府心忧百姓,酝酿筹划,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省农业突破以粮为主的格局,“反弹琵琶”,发展特色农业。气候干燥、风多雨少的河西地区,成了种子的天然晒场;春季干旱、夏秋雨多的定西,最适宜种马铃薯;山大沟深的陇南,成为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理想生长之地。经过努力,全省马铃薯、中药材、苜蓿草、玉米制种、啤酒大麦5个产业已经位居全国第一,食用百合、肉羔羊、酿酒葡萄等10个产业位居全国前五位。

  2008年,省上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六大行动”实施三年多来,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途径。到2010年,特色产业基地达2700万亩。

  “六大行动”促使农民收入猛增,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8%,农民收入年均增加280元,在历史上少有。

  特色产业吸引了大批企业参与到特色优势产业的经营中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河西的制种玉米成了农民增收的“金豆豆”,定西的马铃薯变成了农民致富的“金蛋蛋”,庆阳的白瓜子成了出口创汇的“香饽饽”,“大红袍花椒”、“兰州高原夏菜”红遍大江南北。

  作为“铁杆庄稼”的劳务产业,一路走红。到2010年,全省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16.89万人,创劳务收入428.52亿元。“兴起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农民,富裕一方经济”的良好发展格局正在陇原大地形成。

  新农村建设:勾勒出农村繁荣昌盛的新蓝图

  如今,步入黄土塬峁的乡村,一辆辆农用车奔驰在宽敞的水泥路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代替了窖水……陇原新农村正悄然发生着可喜变化。

  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启。我省选择了两个市、12个县区和100个村,开展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经过3年努力,试点成果丰硕。农民住小康屋,走柏油路,喝自来水,通手机电话,用沼气灶,看数字电视,有的还开上私家轿车。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9年至2012年,选择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3个市和11个县开展新一轮新农村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通过试点建设,兰州、金昌、嘉峪关3市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城乡经济社会发生巨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13%以上,嘉峪关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11个试点县把新农村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扶贫开发、保护生态相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展望未来,甘肃农民又将迎来一个富裕文明的新时代。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甘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10701/1006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甘肃 农民 全省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