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位于射阳县境内的江苏农垦新洋农场传出喜讯:虽然经历了罕见的低温、冻害、干旱等恶劣天气,农场5.8万亩的大小麦平均亩产仍超500公斤,较去年同比增产10.02%,实现了粮食连续7年增长!
今年旱情严重,新洋农场不仅把损失降到最低,还在灾年夺得了粮食高产,为何?盐城农垦农科所所长王广勇一语道破:秘诀就在于30年坚持秸秆还田,土壤孔隙增加,保蓄水量增加了10多毫米,提高了抗旱能力。
6月17日,新洋农场。金黄色的麦浪里,带秸秆粉碎装置的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收割机一离田,120马力的五铧犁耕田机立即开下田埂,秸秆在机械作用下被深耕到地下,最深的被耕入地下25厘米。
“1980年,我们开始尝试秸秆还田,那时每亩年还田秸秆不足300公斤,现在每亩还田量已近1吨。”农场宣传部部长戴学林介绍,“如今,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980年的1.02%提高到2010年的2.32%,耕地质量的大幅度上升,加上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技术综合运用水平的提高,使农场30年来在农业劳动力减少近90%的条件下,粮食总产翻了两番多。”
每年的收割季节,新洋农场的上空都看不到浓烟雾霾,秸秆还田在这里已成了一种自觉行动。
全国农技推广研究员易福华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30年来,新洋农场仅20厘米以上耕层土壤有机质的上升就净固定了25.9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固定了6万亩耕地上空大气中全部二氧化碳的1.11倍。1990年至2007年,平均年固定二氧化碳1.1万吨,相当于农机总耗油600吨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的6倍多。
“秸秆还田虽然养分释放缓慢,但只要长期坚持,土壤的肥力就会极大提高。”戴学林说。新洋农场自实施秸秆还田后,土壤中全氮和速效氮成倍上升,速效磷提高了4倍。虽然多年不施钾肥,但速效钾迅速下降的趋势得到控制。实践证明,秸秆粉碎还田力度越大,土壤供肥能力和保肥能力就越强。
秸秆还田需机械装备与耕作技术配套,新洋农场是首批百家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目前拥有农机总动力超过2万千瓦,百亩配套动力33.5千瓦。现有大型联合收割机34台套。“这次夏收,农场花近1000万元购回了5台凯斯7088收割机,这是产于美国、目前在国际上都属先进的收割机,它们全部配有高效的切草粉碎装置,保证了秸秆还田措施的实施。”戴学林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