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晃以打造“三湘黄牛第一县”为奋斗目标,立足有利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工业化理念谋划黄牛产业,通过壮大加工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养殖规模的再扩大。同时,通过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从而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大发展的格局,并呈现出“四化”特点:
一是养殖实现了适度规模化。2010年,全县肉牛饲养量13.76万头,存栏8.9万头、出栏4.86万头,同比分别增长10.9%、4.95%、5.7%;其中,能繁母牛1.96万头,同比增长10.1%。全县养牛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9.9%,占畜牧业产值的36.8%,占农业总产值的23.2%。规模养牛专业户达126户,存栏牛100头以上的牛育肥场4个,存栏300头以上肉牛小区2个,存栏超1000头的肉牛小区2个。
二是肉牛品种实现了优良化。引进了西门塔尔、利木赞两大优良品种,成功选育新晃黄牛F1代核心群2000余头,年肉牛冷配达1.2万胎次以上,居全省前列。目前,全县60%以上的肉牛是改良品种,出肉率从原来的37%左右提高到了52%以上,品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
三是经营基本实现了产业化。按照“品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或“养殖合作社+农户+市场”等模式,大力推进了肉牛业产业化。目前,全县有大小牛肉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能力达8000吨,去年全县牛肉加工企业年加工牛肉6120吨,产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出口创汇118万美元。其中,嘉信食品公司为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老蔡食品和小肥牛公司为市级龙头企业;有4家企业获得了QS9000产品质量认证。全县从事牛肉加工的产业技术工人600余人,所开发生产的冷鲜牛肉、腊制品、酒店餐饮和休闲食品四大系列60多个产品均供不应求。
四是生产初步实现了标准化。指导并督促企业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建立生产管理制度、投入品(饲料、药物、疫苗)使用管理制度、饲养操作流程,并做好生产记录、饲料、兽药使用记录、免疫记录等档案管理。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养殖小区+沼气池+生态种植园”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8个。